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最清楚,家里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2021-3-23 00:19|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1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点击上方蓝字“说心安”关注本公众号 也当有嬉戏与纯真/也当花开满树否则天地便太过狭隘/生命也缺乏乐趣用文字定格时光里每个值得收藏的瞬间花开有声,时光留痕人生大幸阅读.思考.体验.记录.分享第1165父母 ... ...
         ↑↑↑点击上方蓝字“说心安”关注本公众号


  




也当有嬉戏与纯真/也当花开满树

否则天地便太过狭隘/生命也缺乏乐趣

用文字定格时光里每个值得收藏的瞬间

花开有声,时光留痕

人生大幸

阅读.思考.体验.记录.分享
 第1165




父母不允许,也不乐意亲自24小时管孩子,因为要去挣钱买600万学区房。然后,老人管孩子,难度可想而知。我就说老人镇不住孩子的根源,表现,后果。
孩子最清楚:这个家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坦白说,我每写一篇跟孩子有关的文章,我的脑子里就会呈现这些年接触过的相关的真实案例。
所以经常听到人们说:安老师,您写的文字特别接地气。好吧,这就算是对我的正面暗示,于是,我写的东西就越加接地气了。
其实还是因为我这个人本身就不具备任何高大上的特质。
言归正传。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也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话题,因为这些年来相关的话题我听太多了!
主题就是:我家奶奶(外婆)镇不住猴孩子。有来自爸爸妈妈直接告诉我的,有来自老人摇着头无奈倾诉的,更有孩子直接做给我看的:我只听爸爸妈妈的,就不听奶奶(外婆)的话。
老人镇不住孩子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所以如果正好说到您家的现状,还望多多包涵,不必对号入座。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把读到的相关文字都往自己身上套,那就没意思了。



老人镇不住孩子这个话题分以下三个方面讲:表现,根源,后果。                不听老人言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不听奶奶的话,不听外婆的话。一件小事老人说他十遍二十遍他就跟没有耳朵一样充耳不闻,或者干脆来一句:烦死了!这个时候老人如果还比较有脾气,可能就狠狠揍几下屁股,不得了!妈妈回来孩子告状,老人是没有好味道的。
更多的老人是,既然你不听,我闭嘴,随你,你怎么都随你。其实小的孩子仅仅对自己父母的话惟命是从也正常(至于原因下面根源部分会详细说明)。也有一些小霸王,连父母的话也不听,当然更不用提听老人的话了。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让供奉他的父母吃尽苦头。
出现该现象的根源
古话有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的人,古话会说但是执行力是不到位的。
谁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夫妻是承上启下的位置,是老人与孩子的链接媒介。从原生家庭划分角度来说,年轻父母曾经是自己父母这个原生家庭的主要成员,也是现在自己孩子原生家庭的关键角色。他们是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主要负担者,是家庭的支柱,决定着一家老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当然很多老人是经济自主的。
老人经济独立当然是好的,但是因为上了年纪,那种心理上的弱势不自觉便出现了。每个人幸福的关键更在于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年轻父母是老人与孩子心理归属依附的主体。



孩子何其聪明!他最清楚自己家里谁是老大。
加上有些年轻父母本身对自己父母的恭敬态度根本没有做好榜样。于是孩子对父母惟命是从,对老人的劝导置若罔闻:我妈妈没有这样说的,你说了没用。
从我自身角度来说明就是:上了初中高中的孩子,跟我住,父母一个学期的零花钱让孩子从我这里支取,赋予我经济大权,孩子心里约束感就不是一点点。哪怕跟我要的时候我一次都不为难他,他心里的自由度一定有所限制。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多花钱从一定程度上是让孩子不能更专注于学习或者更自律的一个因素。自己随心所欲花钱的孩子,我耗费同样监管力度,效果一定有差别。
因此老人管孩子,跟我管学生一样,父母在自己不能亲历亲为的时候,需要给老人一定的权利,使得在你工作忙碌的同时,老人可以相对有自主性地帮助你落实教养孩子的责任。
通俗地说就是,父母临出门之前,若是不加上一句:“我不在家时候一定要听奶奶(外婆)的话,如果不乖,妈妈回来也是一样要批评的!”“去了老师那里要认真听老师的道理哦!”如果没有这样说,小的孩子,他应对跟妈妈不同说法的时候一定是说:“我就不,我妈妈没有这样说的”,“我妈妈没有叫我这样子做的”,“我妈妈没有说要做这个作业的。”
我一般都是很耐心跟孩子讲道理,老师为什么希望你做这个。有些孩子听了,就点头同意了;有些孩子比较执拗,就是说不通,因为妈妈没有这样说过。
那怎么办,我又不能打你。要不你就回家好了。



不听老人话的后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话一定没有说错。身为父母的,对自己的父母总是不耐烦,没有好态度,这样的示范作用一定是孩子看在眼里的。等孩子上了高中,就会加倍地还给你,让你亲自体验苦果。另一个方面,孩子从小不听老人的,你还有时候护着孩子,那好吧,老人眼不见为净。拉倒吧,你爱怎么就怎么。
这样受到损害的到底是谁?
老人角度  孩子不听老人的,老人镇不住,儿女不理解,他们虽然心急如焚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也老了。他们本身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弱势,内心早就没有了当家人的底气,你无论怎么对他,他自己独自消化完不良情绪,依然笑脸相迎。
孩子角度  只要父母不在身边,没有有效有力的监管,那么会怎么样?妈妈在的时候乖乖的,妈妈不在的时候跟放养的野猪一样,养成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毛病。
父母角度  上班不能不上,那么自己不在场时,孩子就监管不到位,下班回来累得很还要从头开始管孩子作业,运动,一些生活习惯培养。相当于原本老人是你的得力助手,可是你没有利用好,虚设,一切还全得亲历亲为。
还怪除了管吃饱穿暖以外,老人并不能帮我们什么。这一现象是谁造成的?



请允许我插播一个小例子。
几年前还住在湖畔花园呢,有一位外婆说了这样一件事:全家人一起出门吃饭,爸爸对妈妈和孩子说,我们去吃饭吧。儿子说;“叫外婆也一起去呀。”爸爸答:“外婆就在家里吃算了,人太多了。”儿子就没吭声了。从此以后连孩子也感觉外婆一个人在家里吃是正常的。
老人看在眼里,伤在心里。但是她对我说:“安老师,您得替我保密。这话我谁都不能讲,也不能跟我女儿讲,免得夫妻有矛盾。我不出去吃饭没关系,但是这样教育儿子,一定是没有好处的呀!”也许是她误会了女婿说那句话的意思,可是没有及时沟通,的确造成了不好的后果。所以,说话难说啊!
老人有老人的局限,但是老人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对孩子的教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有余而力不足,小P孩张口闭口说老人“你什么都不懂的!”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
是你不久之前正对着你父母讲过的呀,你忘记了吗?
老人镇不住孩子,一定有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老人镇不住孩子,就是父母镇不住自己的孩子。可别还心底里沾沾自喜,以为孩子伶牙俐齿,思维活跃,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根本两码事。
因此我想说,父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爱老人,理解老人(老人是家庭的根基,后辈的福荫);爱爸爸妈妈,理解爸爸妈妈(父爱如山,深沉的父爱不如母亲无微不至的爱那么直白,它不容易感觉到。)这也是家庭中亲子教育很关键的一环。
让孩子爱妈妈理解妈妈,是靠爸爸侧面引导的;让孩子爱爸爸,理解爸爸,是靠妈妈侧面引导的;让孩子爱老人,是靠爸爸妈妈一起共同引导的。
当然,这一切前提条件是长辈以身作则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建设(仅仅依仗体力和辈分胜过孩子真不够),尽可能配得上孩子的尊重——父母言行是否值得尊重,大孩子一目了然。

推荐:
出门在外的人,最明白家的含义

上文:

某个普通的清晨,在申花路上漫谈

说心安

托管辅导  心理咨询

婚姻. 家庭.亲子.教育

请帮忙点击“在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