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与妈妈的爱情故事 / 陈秋社

2021-3-24 22:55|发布者: 泡泡糖01|查看: 11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滋水美文有爱、有情怀、有品位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滋水美文》︱第581期中国●西部文学微刊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爸爸与妈妈的爱情故事」 文/陈秋社一九四九年那年 ...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81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爸爸与妈妈的爱情故事」

                文/陈秋社

一九四九年那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二十多岁的爸爸,用他那老式担架担粮支前,他与几位同乡伙伴一起,淌过周至黑水河,爬过秦岭山区崎岖险峻的山路,将粮食顺利送到汉中新四军交接站,圆满完成组织交给他的支前任务。

那个时候,爸爸英姿勃发,精力充沛,但只是家里贫穷,姊妹们又小,祖母靠给人家织布养活着一大家人,那年,乡上支前要招几十个青壮年劳力,爸爸报了名,祖母心疼宝贝儿子吃不了这种苦,爸爸硬使用朴素的道理说服了祖母,毅然决然上了前线,那年,爸爸和妈妈还正处于热恋阶段,当时舅婆觉得我家贫穷,但看上爸爸那机灵和勤奋,只是向祖母要求八担麦作为以后结婚的彩礼,其他礼钱也就都免了。

事也凑巧的很,刚好乡上支前给每人回报也是八担麦,爸爸用这个解决了个人的终身大事。听爸爸后来给我们讲,上前线前,舅婆和祖母烙了许多干饼,用布袋装得满满的,就怕娃饿着了,而妈妈在爸爸必经的新城后堡子土坎下,截住爸爸,含情脉脉地递上她自己纳的布鞋以及十几双草鞋,一句话没说,含羞地快速地跑上了坡顶,在上坡土坎坎上半天才冒出了一句话,“我在家等你回来!”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男女恋爱,外延没有多少,而内涵却够深的!

在我老家农村,有个讲究,给娃娶媳妇必须盖房子,否则让人瞧不起,爸爸和妈妈结婚时,仅仅只有两间破土坯房,那个还是从千家湾搬过来时人家借的,后来是祖母用给人家织布一点点挣来的钱买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安身之处,那时爸爸己是成年人了,他立志努力奋发图强,后来去了三桥铁路砖瓦厂,当时装窑靠人背肩扛,爸爸一次能背砖三十块,一窑装完飞跑二三十圈,许多人因为吃不了这种苦,纷纷跑回了老家。据村上一些老人讲,与爸爸一同前去的小伙子们先后都当了“逃兵”,剩下爸爸一个,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国家出台新政策,那些留下来的后生们先后转正成了正式工,正儿八经吃“皇粮了”。

那些年,爸爸在单位月月超额完成任务,每年年底都要从单位拿回一些奖牌,以至于后来家里那只皮箱都装不下了。爸爸用辛勤的汗水挣来的钱买来砖瓦,盖上了砖土混建的新房,八十年代未期,我们家的房子已变成一砖到底的大瓦房。

爸爸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人,苦了一辈子,仍然闲不住,二十年前,我弟弟把他和妈妈从西安接到郑州炮院,让两位老人享清福,但他们却咋也闲不住,妈妈给弟弟照顾孩子,爸爸却偷着跑到离家较远的天桥下给人家扫地,他自认为弟弟发现不了,然而弟弟带的一位学生却无意间认了出来,告诉了弟弟,为此,爸爸与弟弟俩人弄的很不好,虽说大清早再也不扫地了,但却在炮院不远处的粮店找了个差事,弟弟也只好挣只眼闭只眼任由他去!

如今,爸爸已九十二岁,妈妈也八十多岁了,还是那句话,人闲不住。妈妈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了花树和各种蔬菜,而爸爸天天抽空锻炼,常常与妈妈跟会听戏,有时他还要去给老人们讲评书,天天就这样,其乐融融!

附一组爸妈的人生历程照片:

爸爸在铁路砖瓦厂与同事合影(图片中间是爸爸)



二十年前,爸妈在郑州



爸爸妈妈登上了太白山景区



登上太白山



太白看云海



爸妈在祖母逝世三周年时与亲人们合影



当爸爸抱起重孙时,他已四世同堂!







关于作者



陈秋社:男,1959年9月6日生,文学爱好者,曾先后在三秦都市报、阳光报当记者编辑,任报社主编,现已退休返聘。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