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那个为儿子做菜10年,从不重样的网红爸爸,孩子自杀了

2021-3-31 06:19|发布者: 孩子脾气大|查看: 11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这是张一得离世后,他爸爸在信里写下的一句话。3月5日,美国乔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发布了一则讣告:在该校牛津学院学院就读 ... ...



“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这是张一得离世后,他爸爸在信里写下的一句话。

3月5日,美国乔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发布了一则讣告:在该校牛津学院学院就读的大一中国留学生Dave Zhang(张一得)离世,年仅20岁。据学校方面称,张一得去年秋季开始一直在苏州家中上网课,最近才返校上课。关于张一得的死因,大概率是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因素,据他周围的同学表示,一得近期在微信等社交网站上发布的动态大多带有消极情绪。


20年代初期,有一位单亲爸爸辞去了企业高管的工作,远离都市的喧嚣,在乡野间落户,在田间日日劳作,闲暇时做做手工,将日常汇聚成文字,在网络上记录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一时间吸粉无数。
而十多年后,那个儿子成长为一名帅气阳光、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他从小独立懂事,成绩名列前茅,以托福近满分的成绩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奖学金拿到手软。

而他的爸爸也成为知名的育儿博主,受到无数妈妈的追捧,这本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养育故事,也成为很多人羡慕和渴望的成就。可是这一切却在2021年3月5日戛然而止,因为美国埃默里大学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学生张一得离世。对此,校方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但在中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有太多人“看着”这个孩子一路长大,并且一直作为自己育儿的标杆。

爸爸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毕竟那么多妈妈一路追捧这对父子,这件事情带给她们的除了震惊,更多的是陷入沉思: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何会走向自杀的道路?翻阅“一得他爹育儿故事”,里面记录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满满流淌的都是对孩子的爱,而且父亲几乎是十项全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他根据儿子的兴趣、经历、以及爱好等等,每天研发不同的菜,十年间没有重复;他亲手为儿子制作的各种玩具,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世间无二;他所建造的博物柜,曾经风靡全网,里面有好多儿子的“第一次”,更是浓缩了儿子的整个成长中的重要时刻;这些年,父亲为儿子拍摄的照片有20多万张,光相机都拍坏了5部......

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一得父亲凭借一己之力,竟然全都做到了,而且他的确培养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完美孩子”。

问题出在哪里?老得为儿子付出的所有,的确让人动容,不过当我们浏览过他所有的文字后,会发现感动人的几乎全都是老得的付出,至于儿子除了懂事、优秀,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配合父亲毫无保留给他的一切。没有任何人会无缘无故自杀,有勇气死亡却不愿意活着的人,一定有外人看不到的痛苦深藏。张一得一直活在别人的羡慕和赞美里,可是谁又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他的痛苦与绝望呢?

尚在襁褓之中,妈妈就离开了他,学过育儿知识的都知道,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而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母婴关系。父亲一直强调,他从来都是无条件地支持儿子,尊重他胜过尊重自己。然而每次决定一件事之前,他都会询问:“儿子,来个……好不好?”而懂事乖巧的儿子一直顺从父亲的意愿。爸爸对孩子的培养总是不落俗套,比如为了培养一得的英语能力,3岁前不让说中文,都用英语交流,3岁后想要啥,需要写出来才管用;为了接待粉丝、众筹学费,让年仅8岁的孩子做四五十个人的饭菜,不用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是让我们做几十人的饭菜,如果做不好工作就没了,我们会不会焦虑?

9岁时,老得对儿子进行了一次魔鬼训练,模拟生存能力考试,让孩子“自救”,而且为了考验儿子的自制力,他还故意在其面前吃大鱼大肉。10岁时,老得又让儿子自己规划独自旅行,整整100天的旅行他做到了,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如此艰巨的任务,孩子执行过程中会没有惶恐和无助吗?上了初中后,一得去富裕的同学家里做客,他要求儿子把废品带回家卖钱。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自尊和颜面何在?【思考】一路走来,张一得没有过任何反抗,他在留学申请里曾写过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厌恶,里面描述了很多让自己崩溃的场景,可是这种心情爸爸看到过吗?面对将自己的整个人生都献给自己的父亲,张一得只能选择优秀,不忍对父亲表达不满,无论内心真正的感受如何,他只能选择自己下咽,默默消化。

一得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呢?还是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孩子的迷茫和苦痛?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教辅都在阅读原文里(还可以下载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