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从斜杠网红爸爸到白发无牙孤寡老人,育儿是道送命题?

2021-4-26 02:56|发布者: 泡泡糖|查看: 580|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关于一得他爹的故事和随想,我已经写过三篇(1.我们的孩子,离死亡有多远?/ 2.别让我们孩子的生命被“空心病”困住——由留学生自杀身亡引发的思考/ 3.由留学生张一得之死想到的优秀留学生的困局和挣扎),在此不赘 ... ...


关于一得他爹的故事和随想,我已经写过三篇(1.我们的孩子,离死亡有多远?/ 2.别让我们孩子的生命被“空心病”困住——由留学生自杀身亡引发的思考/ 3.由留学生张一得之死想到的优秀留学生的困局和挣扎),在此不赘述。

人这种盲目而矛盾的生物,未尝他人苦,却喜欢妄自评论和轻易下结论,尤其是,人老了就容易絮叨,一絮叨就得意忘形,一忘形就一叶障目,陷入自以为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我亦未能免俗,这点很不好。

但,天下父母心,初心是相似的,因为孩子这份珍贵礼物的降临,我们有了相同的身份和心情:欣喜若狂、诚惶诚恐、担惊受怕、患得患失、与有荣焉……各种各样的情绪,五味杂陈、纷至沓来、一一尝遍。

在孩子成长的一路上,我们和他一起跌跌撞撞摸索前行,陪他一起升级打怪刷BOSS,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会焦虑不安,会力不从心,也会有很深的挫败感,而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我们会沾沾自喜,如果孩子成为了发光体,我们会忍不住自鸣得意,以为这是拜我们的功劳和苦劳所赐。

正如一得爸爸的微信朋友圈,他前后改过不下四次的签名档:







从:“一得的爸爸一得他爹,民间非地气著名儿童家长生活艺术教育家。”

到:“一得爸,著名心理学家,民间非地气著名儿童家长生活艺术教育家。”

到:“一得爸,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民间理论与实践之非接地气的著名儿童或家长生活艺术教育家。”

到:“一得爸,儿童心理学家,作家,诗人,育儿顾问,著名儿童家长教育学家。”



而在儿子一得离世后,一得爸爸又把签名档改为:“永远与儿子同在的白发无牙孤寡老人。”

从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的斜杠“育儿专家”到“孤寡老人”,其背后的心情可见一斑。

以前,一得爸爸的朋友圈很活跃,一天能发五、六条,现在是隔两三天才发一条,内容无非是晒晒自己简单的午餐或晚餐,自言自语两句,表示自己有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前一阵,他转发了一张图片,上面是一句话“Life is limited, just accept it.”,我记得这是《杀破狼·贪狼》里的台词:“生命是有限的,唯有接受”。



一得爸爸评论道:“en, however, I got no choice.”(“然而,我别无选择。”)

鼻子一酸,我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儿子一得如流星,璀璨夜空后,消逝于天际。从围绕儿子进行的二十年满满成就感的光鲜生活,回归到继续关爱自己的孤单平凡的老年生活里。

平复了一个月后,一得爸爸在朋友圈心平气和地写下:

“其实,我一直活的很好,也一直活着自己。不少人觉得,我与儿子互动的二十年,是为儿子活,没有活自己。这说法,原则上没有对错,我看看试着在理论上探究一下,我一直在活自己,这概念,是否能成立。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很尽力,做着我喜欢的工作,赚着钱养活着自己,玩自己喜欢的,吃喝买着自己喜欢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这该自然是被认同着我在活着自己。

当我有孩子,我围着孩子转,百分百的时间,金钱,全部用来陪着孩子长大,其实,这是我想要的,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享受的,本身,这就是我自己,在活自己,尽力的活出美丽。我享受到了,与儿子互动的二十年,是我生命里享受到的自己,是最美丽的自己。

这二十年过程中,也有人提过,让我活自己。我当时回应说,难道拼命的工作,是活自己,拼命的赚钱,事业,是活自己,但拼命的陪伴着孩子,拼命的顾家爱老婆孩子,就不是活自己了啊。这是一个什么逻辑啊。

不管怎么,儿子已先出发一步离开了我,接下来,不管什么活法,注定已经是活我自己了。我自然会继续,活好,与之前的六十年一样,时刻活出精彩,活出美丽。”

我相信这是一得爸爸真实的心声。在陪伴一得成长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历练得更心灵手巧,甚至无所不能,把很多奇思妙想付诸行动,落地执行,还拥有了把柴米油盐的普通乡村日子过成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的能力,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表现啊!

始终认为:育儿即育己。与其说我们在养育孩子,不如说我们在做自我教育和提升。在自己的亲身经历里,在他人的育儿故事里,我喜欢回过头来检视和反思自己,不出意外地收获了很多后悔药。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有时候育儿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却又完全毫无章法。



一得爸爸很用心地养育一得,他的很多育儿心得和做法,在我看来是可圈可点的。很多人试图从结果论倒推来找寻其育儿的致命“问题”和“缺陷”,也有很多爸妈慌了,拼命想找出其中的坑儿(陷阱)来躲,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恕我直言,这种做法很没有意义。小概率事件,变量又太多,教育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育方式,都会无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避无可避。

育儿像是一道送命题,它既没有标准答案,且怎么答都答不太好,即便貌似取得了满分,也可能只是短暂的一场空欢喜,过了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原本的满分也可能转变成零分!这真的是很要命啊!

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曾说:“机器这种东西,只要使用的人操作熟练,就一定可以按照人的意愿运转。但是,养育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操作机器可大不相同,所以,有数不清的困难也是理所当然的。”

正因为如此,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有着无法复刻的迷人魅力。想要培养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梦”的孩子,让他既能拥有独立思辨能力,又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有趣的灵魂,还能心怀天下,不过是我们为人父母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如果能发现和帮助自己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问题求解能力,已经相当之好了。

放下培养完美孩子的执念,从我们选择为人父母的那一天开始,就是选择了修炼我们自己的多一条路径,这是一场对自己的考验,唯有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百炼成钢,没有别的办法。

育儿一场,修炼一场,孩子因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来,他不属于我们,我们也不是为他而活,他有他自己的使命和归途,人生海海,我们彼此成全和珍惜。



一得爸爸说:“人间太多美丽,也自然会有丑陋。亲们护着我,让我活下来。也铺天盖地地喊着让我去死。嗯,这个选择题,不难,我轻松地选择了听亲们的,活下去,美丽地活下去。”

河合隼雄认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无论现实如何,都要努力活着。无论是谁,“努力活着”本身就是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得爸爸要坚强地活下去啊,继续好好爱自己、活自己吧。

共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