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女儿出嫁,爸爸“失恋”:老公是“女儿奴”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1-4-26 04:45|发布者: Sheva7-酩弦-ZH|查看: 13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授权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女儿出嫁了,爸爸失恋了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个男性来访者L。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让我误以为他是一个做生意失败了的商人。其实这是一个退休不久的老师傅 ... ...


授权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女儿出嫁了,爸爸失恋了
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个男性来访者L。
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让我误以为他是一个做生意失败了的商人。

其实这是一个退休不久的老师傅,咨询中他说,

女儿上个月出嫁了,而且还是换了工作嫁到了外省,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

牵着女儿的手走过红毯的那一刻,他甚至呜咽着一直颤抖。

他总觉得,脑海中的女儿依旧是那个扎着蝴蝶结辫子的小公主,可现在她却真的已经嫁人了。

从前他每天都做好饭等女儿回家,现在他觉得家里甚至都不需要买菜开火。到了饭点,他就想问问女儿今天有没有吃好,有没有想念家里的饭。

他还是会像往常那样,常常去女儿的卧室把她的东西再归置擦洗一下,甚至每周都会给那间卧室换上干净的床单被套。

他在等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变得话越来越少,对其他的什么事都不太提得起兴趣,就像是失恋了一般。

尽管知道女儿过得很幸福,嫁给了可靠诚恳的男人,可他依然很郁闷。

如果许愿能灵,他想再做“女儿奴”三十年。



“女儿奴”到底是什么样?

看起来有点怪的L先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常有女性朋友说,当一个男人有了女儿以后,他就完了:

智商下降,眼睛里、脑子里都只有女儿,最大的软肋也是女儿,甚至心甘情愿做女儿的“奴隶”。

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女儿奴”这个词是对自己爱女儿的一种肯定和褒扬。

现实生活中的“女儿奴”大概有这样几类:

①想变成女儿的完美爸爸,对女儿像是女朋友,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异性的认可

“家里老爷说了算,老爷只听小姐的。”

《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这句台词,放在“女儿奴”群体中,再合适不过了。

有位男士从前总是出去应酬喝酒,某次醉酒晚归之后,女儿对着他说,“爸爸,你再这样的话,我得考虑是不是需要你这个爸爸了。”

结果这位爸爸居然真的痛改前非,变成了女儿期望中那个温柔又守家的爸爸。

因为,女儿心目中的完美爸爸,才是他自我定义中的完美男性。

②保护并实现女儿的公主梦,深层次的心理是强化女儿的依附感

最近,周杰伦给女儿建造了粉红色的城堡,因为他要陪着女儿一起做公主。

在他为女儿写的《前世情人》中,他已经幻想了在纯白的礼堂把女儿的手交给另一个“他”时自己是如何的泪流满面。

在这些爸爸的内心世界里,只要自己在,女儿永远都该是柔弱娇贵、有人怜爱疼惜的小公主。

③对女儿和儿子有差别,深层次的心理认知是性别定势

佟大为在热播剧《小舍得》中完美表现了什么是爸爸对女儿浓浓的爱:一个会给女儿温柔地梳头、讲睡前故事、不强迫、不控制、充满希望的好爸爸。

只是,当有人敢说自己的女儿笨时,他就无法继续温文尔雅了,哪怕是没修养,也一定要让对方记住,“我的女儿,不许你这么说她。”



仿佛那个时候彰显的是他们的男友力一般。

而对小儿子,他的潜意识则是:“都多大了,肯定能自己提裤子穿衣服,不需要帮忙。”

④女儿永远需要自己来守护,深层次的心理是女儿没有独立的人格

在一些爸爸们的心里,这个世界上对女儿好的男人永远只可能是他一个。

所以他们舍不得女儿交男朋友,怕她被欺骗、被欺负。

而且只要有爸爸在,就不会让女儿受任何委屈,因为她值得拥有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甚至还有网友说,除了上学,爸爸都不会允许她离开他的视线,就连她和朋友聚会,爸爸都会在楼上的另一个房间里一直等着接她。


为什么爸爸们会成为“女儿奴”?
除了我们都知道的“异性相吸”等法则以外,有这样两个循环关系值得分析:
①循环一:大脑生理性的天然选择

为什么爸爸对儿子和对女儿会不一样?为什么他们很少成为“儿子奴”呢?

心理学家们做了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他们对一些爸爸做了脑成像,最后发现,爸爸们在看到女儿高兴、喜悦的时候,他们大脑中负责视觉处理和面部处理的脑区就会被激活;可是当他们看到儿子表达喜悦、兴奋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于是在这样的生理选择中,就表现出了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样子——更疼爱女儿、更喜欢对女儿笑、更容易在女儿面前变成一个温柔的爸爸。

当然,这样也更容易获得女儿积极的反馈。所以彼此都很舒畅。

不过,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也发现,爸爸们在看到儿子、女儿难过时,他们大脑的反应是一样的。

所以,从大脑的生理性反应来说,“女儿奴”更可能就是一个反应链的作用效应,而不是真正的爱的差别。

②循环二:性别偏见、刻板印象遭遇俄狄浦斯期

有人这么概括爸爸们对待儿子女儿的不同:

“儿子,去创造世界。”

“女儿,爸爸就是你的全世界。”

爸爸对儿子的期待是让他们变得有责任心、有毅力、有抗挫能力,所以会给他们更多的挫折教育,希望他们变强大。

而他们则会一直保护着女儿,因为女儿是柔弱的,需要照顾的。就连女儿寻找配偶,他们也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男人能不能接着替自己照顾女儿。

这其中更多的,便是对女性这个性别角色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如果这时候,叠加到了女儿们的俄狄浦斯期,女儿把妈妈当成“假想敌”,把爸爸当成是“争夺的对象”,那当然会促进形成女儿和爸爸的联结。


“女儿奴”是好是坏?
爸爸们这种满满的爱,当然是有好处的,常常带给女儿的是:
·充足的安全感·充分的自信心·对未来亲密关系的美好期待
·相对正确的择偶观

……

可问题是,爸爸们疼爱女儿,心甘情愿做“女儿奴”,女儿们却并不都是开心的、接纳的。

有个女性网友曾说,爸爸做“女儿奴”,看着挺好,可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控制却让她喘不过气,她不想做爸爸的一个宠物,更想做一个自由的人。



同时,爸爸们做“女儿奴”,儿子们也是不买账的。

有个男性网友说,看着爸爸对自己和妹妹冰火两重天的对待,自己都要人格分裂了,有一度他居然都觉得自己也想变成女孩子。

而且,更受不了这种“女儿奴”的,还有妻子们。

一些妈妈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像是女儿和丈夫之间的那个小三,丈夫对待自己和女儿完全就是两副面孔。女儿会向爸爸告妈妈的状,说妈妈严肃又严格;丈夫还偏向女儿一边,和女儿一起来讨伐妈妈。


“女儿奴”们要不要翻身?
那“女儿奴”们怎么才能更好一些呢?有这样一些建议:
①不论养育儿子还是女儿,都不能仅仅把他们当成是一个性别,而是去耐心观察他们身上的个性和特质。因为教育是要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哪一个性别;

②对女儿的爱不是让她们成为爸爸心目中永远的公主或者妈妈的小棉袄,而是让她们成为自己,所以并不需要时时处处想如何才是好爸爸;

③控制并不等于爱,想要增加女儿的安全感时,先想想是不是某些做法只是想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而已;

④真的爱女儿,不是把她变得更压抑,而是变成更能抒发感受的自由人;

⑤最好的疼女儿,是对妻子好。让女儿可以在妈妈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像春天一样和暖的爱。



爸爸的爱有多深,女儿的自信就有多深。前提是,是爱,而不是控制、担忧和不放手。

*文中案例为虚构化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THE END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