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2021-6-2 14:3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50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前一段时间,一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调查结果公布,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现实:当下的孩子,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手机上瘾。小学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有手机,在中学,这一数据超过了70%。他们中,10%~30 ... ...


前一段时间,一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调查结果公布,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现实:

当下的孩子,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手机上瘾。

小学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有手机,在中学,这一数据超过了70%。

他们中,10%~30%的人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



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可见,手机依赖在校园的蔓延,已经引起了重视。

上个月,河南一中学组织学生拿起锤子砸手机的新闻,引发热议。

校长对此的回应是:快中考了,有家长管不住孩子玩手机,允许学校砸手机。



我们也经常能见到三五个孩子成群结队,围在一起,捧着手机,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大喊大叫,无比尽兴。



手机,已经成了很多父母教育的痛:管不住,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其实,不久前公布的教育质量报告里,还藏着一个关于手机的真相:

无论是哪里的孩子,手机上瘾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父母。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许先生是来自中部某省的家长,他12岁的小儿子,正在读六年级。

一个国庆假期,儿子用妈妈的手机玩了几天游戏,就充值了一万多元。等他们发现这件事,已经是第二年的春节。

虽然最后和客服申诉,追回了七千多元,但他们再也不敢绑定银行卡了,“孩子对卡里的数字没概念,觉得不是钱”。

许先生无奈表示,对儿子玩手机的底线是“不出事就好”。

除此之外,父母也不知如何是好。

想起看过的另一个孩子。

他的父母在外务工,平时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

去年开始,上网课成为常态,他一拿起手机就是一天,老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上课,还是打游戏。想管,也是束手无策。

这不是个例。

有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会借上网课、做作业之名,长时间沉迷游戏和社交。



就像北师大的刘坚教授说,孩子手机依赖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父母共育。

孩子无人约束,拿起手机当然不知节制。

其实,在父母“共育”的家庭里,情况也没有好多少。

毕竟有一种父母,身体是在孩子旁边,眼睛却盯着自己的手机。

有一个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妈妈表示,她和老公在家几乎从不看电视,日常都是两人在沙发上各占一边,拿着手机,各玩各的。

据她观察,孩子也是手机不离手,经常躲在房间里打游戏,怎么管都不听。

有报告显示,父母如果有手机依赖行为,其子女手机依赖的比例,几乎翻倍。

也就是说,爱玩手机的父母,很大概率会养出手机上瘾的孩子。

想来也是如此。

在被手机入侵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对着自己眼前的小屏幕,没人说话,没有交流,我笑我的,你玩你的。

家人,成了共用一个wifi的室友。

孩子,也就成了父母忽视下的手机“游民”。



看过很多父母,安抚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扔给他一部手机。

原本哇哇大哭的孩子,瞬间安静,父母解放了双手,孩子找到了快乐,皆大欢喜。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有不少父母只能自食恶果。

在扬州,一个双眼近视900度的女孩,只有两岁半。



她一岁多的时候,手机一玩就是一整天,不哭不闹特别安静,省了不少心,家人也就随她去了。

等发现视力问题的时候,才看到病历上写着:过早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已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孩子的人生才刚开始,就有了这样的遭遇。

父母悔不当初,也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

其实,视力只是手机影响的表面现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研究员指出:

在视力问题表现出来以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社会能力可能会因为手机,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

比如,和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会越来越冷漠,在三观还不稳定的时候,出现认知偏差。

重庆曾有一个10岁的男孩,偷偷绑定妈妈的银行卡买游戏装备,轻轻松松就花了3万多,而这是家里一年的生活费。



湖南岳阳也有一个少年,沉迷直播,用不吃不喝来威胁父母给钱,短短两个月,就花了2万多。

13岁的江西少女,悄无声息从妈妈手机转走5万元,离家出走去温州,只为见一起打游戏的网友。

他们不知道几万块钱,对自己的家庭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这种越过底线的任性,会给父母带来怎样的伤害。

他们尚且年纪还小,却已经早早接触了成年人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

他们拿着手机,却随着时间,渐渐被手机异化成三观残缺的青年。

父母的疏忽,造成孩子的封闭;孩子的封闭,加剧了父母的无能为力。如同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看起来,离间家庭的罪魁祸首,是手机。

实际上,解铃还须曾经系铃的人——父母。



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尺度:过度控制,会导致逆反;过度放纵,会带来失控。

现在,很多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正是放纵带来的失控后果。



如果要解开手机给家庭带来的让人无力的死结,父母要记得两点。

1.订立“家庭手机使用守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有孩子的家庭里,更是如此。

《纽约时报》的记者尼克·比尔顿说,他在过去几年的采访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靠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博得了亿万身家的科技行业领袖,都会限制子女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平时,他们大多不允许自家10岁以下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假日,只能限用ipad和手机半小时到2小时。

10岁到14岁的孩子,要用电脑,只能用来做作业,直到14岁,才会给他们智能手机。

比尔·盖茨的三个孩子,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

好的父母,都应该懂得订立“家庭手机使用守则”。

手机什么时候能用,用多久,用来做什么,都互相知悉,一起遵守,公开透明。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乔布斯家里,每天在晚餐时,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没人拿出手机,他们会一起谈论书本、历史和各种有意思的话题。

这,就是一种父母的言传身教。

当父母放下手机,孩子也就放下了手机。家庭里有了情感流动,电子产品,也就退出了亲子之间的空间。

有人说:每个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就像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藏着父母养育的缺失。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教。孩子的习惯,最初都模仿自父母。

父母早睡早起,孩子也会跟着早睡早起;父母文质彬彬,孩子也就习得了温和有礼。

同样,如果你希望孩子放下对手机的依赖,那就先自己放下手机。

五月阳光正好,放下手机,去外面吹吹风,看看风景,那是小屏幕里没有的天朗气清。

下班到家,放下手机,和孩子聊聊今天发生了什么,一起读读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点个【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抬起头看到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手机之外,得到真实的爱和拥抱。

作者 | 芭那那主播 | 闻悦,知性温暖的声音。个人微信15838339626图片 | 视觉中国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机,

但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

却需要做到这一点,

快点进下方视频号了解吧,

记得点赞+关注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点妈视频号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