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哭着求抱抱,他离“皮肤饥渴症”只差你抱或不抱

2021-6-13 20:54|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32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学习更多育儿知识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孩子的抱抱周二在公众号发表文章《孩子会走仍要抱抱,父母为何要尽量满足》后,看了我文章的妈妈就在后台发来消息问“那孩子动不动就求抱抱,这是什么梗? ...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孩子的抱抱

周二在公众号发表文章《孩子会走仍要抱抱,父母为何要尽量满足》后,看了我文章的妈妈就在后台发来消息问“那孩子动不动就求抱抱,这是什么梗?”也许妈妈说“儿子8岁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抱一下,这正常吗?”……

面对大家关于“抱抱”的疑惑,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再用一篇文章来阐述一下“抱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的布猴试验:

亨利·哈罗用铁丝做了一个能够喂奶的铁丝母猴,用木头与布做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绒布母猴,把一群婴猴放在这两只母猴周围。没过几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时才找“铁丝母猴”,其他时间都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如果遇到危险,即使正在吃奶的婴猴也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人除了有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以外,还有接触安慰等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需要被他人抱抱。

对于孩子来说,他总是张着手臂向妈妈求抱抱完全是天性使然。一天没见到妈妈,猛然看见妈妈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张开手臂扑向妈妈,寻找妈妈的抱抱。即使孩子很小,还不会张开手臂,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也会把身体侧向妈妈,示意妈妈抱抱,向妈妈寻求爱,也向妈妈表达爱;在晚上睡觉时,孩子也会说:“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摔倒了,或者遇到了什么危险,他第一反应仍然是哭着找妈妈抱抱……

然而,太多妈妈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要抱抱,面对孩子动不动地求抱抱,妈妈更多的是怒气冲冲地朝孩子吼:“一天到晚都抱抱,抱抱,还没完没了,你能不能消停一下。”

其实,就如我在《孩子会走仍要抱抱,父母为何要尽量满足》里说的那样,孩子求抱抱其实是爱的确定,更是安全感的形成。妈妈还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拥有神奇的力量,当孩子摔疼了哇哇大哭求抱抱时,妈妈给他一个温柔的抱抱,他就获得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很多妈妈都知道,孩子自从会走路以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外部世界,但外部世界对孩子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危险,并且是未知的。所以,当他遇到危险时,他本能地退回妈妈的怀抱。在妈妈的怀抱里获得安全感后,他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不仅如此,父母的抱抱还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记得那天,那个妈妈问“儿子8岁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抱一下,这正常吗?”我就回答了一句:“你跟你爱人都那么大了,还不是要抱抱吗?那这正常吗?”

我虽然给出了一个反问句,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抱抱是一个人的天性,它从未消失,只不过在长大与小时候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在小时候,我们毫无顾虑地向父母寻求抱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意识到男女有别,再当众抱抱就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这种抱抱看似消失了。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把这种抱抱转向了亲密关系。当你谈恋爱或者结婚,你跟爱人拥抱又觉得那么地理所当然。可见,成年后的拥抱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抱抱。

大家还记得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安迪吗?安迪是一个孤儿,小时候基本上没有获得父母的拥抱,她因为缺少拥抱而使皮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时间长了,心灵也变得孤独,长大后不愿与别人过分亲密,即使面对爱人的拥抱也强烈排斥。

与安迪完全相反的是另一种表现: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拥抱与爱抚。在我们现在这个开放的社会,这点尤其常见。很多女孩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第一次见一个男人,就特别渴望对方的拥抱与爱抚。虽说时代开放,但她们其实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自爱,尽管她特别想做一个自爱的女人。正因为内心的这种需求,这类女人在感情的道路上一直磕磕绊绊,难遇良人。

这两种情况称之为“皮肤饥渴症”,大多由小时候获得父母太少的拥抱与爱抚所致。所以,孩子哭着求抱抱,他离“皮肤饥渴症”只差父母抱或不抱。

所以,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孩子的抱抱,在他小时候给他足够的拥抱与爱抚,而且对孩子来说,抱抱永不嫌多。

大家还记得《抱抱》那本绘本吗?一只小猴子走在森林里,当它看到别的小宝宝都有妈妈抱抱时,它难过得大哭。当它的呼唤声把妈妈叫来时,它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与妈妈拥抱在了一起,最后的画面是所有人都拥抱在了一起。

这本书全书就只有“抱抱”与“妈妈”,但它却表达出了孩子渴望拥抱的心声,更表达出一幅和谐充满爱的拥抱画面。所以,当孩子求抱抱时,妈妈要尽量满足它,多给予他抱抱。即使一时顾不上,也要告诉他,等一会儿,妈妈洗洗手就抱你。你的拥抱正在成就孩子未来的幸福。



支持龙老师原创请在文末点赞,欢迎留言分享



龙老师新书《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当当网热销中,喜欢此书的妈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作者

龙春华,5岁男孩妈妈,儿童心理发展育儿讲师,畅销书行为心理作家。自媒体粉丝10万+,妈妈社群大V店特邀直播育儿达人,著有《婴幼儿行为心理学》等作品,新书《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D叔一家的探秘之旅:鱼儿去哪儿》上市,欢迎大家阅读!



龙春华

lch201302

关注我们,学做更好的父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