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同学给我发来一个疑问,经过她的同意,截图放这里👇

想写一篇文章,讨论讨论孩子的攻击性的问题。。。
01、
每个小孩子,都会有杀死爸爸妈妈的冲动,或者家庭中其他让他感到亲密的成员,比如截图中的奶奶。
杀爸爸和不给奶奶买拐杖,这都是对亲人表达攻击的方式。
有父母一听到孩子这样说,就很焦虑,完了完了,我的孩子要杀人了,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达,他只是在表达对爸爸和奶奶讨厌或恨的浓度,不是说真的要杀死爸爸。
就像两口子吵架的时候恨不得要掐死对方,但是真的会掐死吗,毕竟真能干出这种事的是少数,绝大多数,只是用这句话表达对对方讨厌的程度。
还有夫妻几十年吵架,一吵架就提离婚,但又从来没离成。离婚也是表达对对方憎恨的程度,但想想现实因素,还是别离吧,我就想想而已,关系差到,还没达到要去离婚的级别。
所以孩子攻击父母也很正常,比如我一岁半的女儿,有时候没满足她,她会用脚踢我,用这个方式向我表达不满和攻击。孩子说“爸爸我想杀死你”这也是向父母表达攻击和不满的方式。
02、
孩子会攻击父母,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限制了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非要在客厅拉屎,那你管教不管教他,不管你好说歹说,人家终究失去了在客厅拉屎的自由,多多少少对被管束而失去自由,而对父母愤怒。
但是你又不可能不管,不管的话,孩子以后也在别人家客厅拉屎,或大街上拉屎,你怎么办?
所以孩子在适应社会规则的时候,自由不免被剥夺,有些自由就是没有啊,杀人放火抢劫银行,以及在客厅拉屎。。。。就是没有这些自由啊!
这是人成长必然经历的痛苦,是孩子长大,必然吃的苦。为了适应社会规则,我不能为所欲为啊。
孩子会把这份无法消化的“苦”,投射给父母,从而表达对父母的攻击。
03、
第二个方面,来自不当管教方式。
比如动手,或者粗暴的骂孩子,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愤怒,自尊受损,而攻击父母,对父母充满憎恶。
我同学的孩子,就是被动手了,所以对爸爸有那么大的愤怒,在幻想层面,把爸爸杀死,这样你总打不成我了吧,难不成我要被你活活打死吗,我想象一下把你杀死,感觉感觉自己是可以保护自己的,可以不可以嘛。
幻想把爸爸杀死,这是一种增加自己安全感的方式,不然多可怕啊,等着被打死,说明这个孩子内在是有力量的,他用幻想解决问题,先不说这个方式对不对,至少人家有去解决问题的冲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他的这个幻想也的确帮到自己了,爸爸也吓到了,赶紧想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催促妻子,过来问我或其他他们觉得能帮助他们的人。
爸爸当然不会真打死孩子,但是打会传递一种敌意的,打的那一刻,人不可避免会有一个内心活动:“我恨不得打死你,你这个小崽崽”。很显然孩子接受到了这种敌意,又把这个敌意投射出去,变成想“杀”死爸爸了。看看谁先把谁“弄死”,非常浓烈的权力争夺的游戏。
权力争夺,而没有平等与尊重,或者别的不当方式,辱骂、羞辱,这些都会滋生孩子更大的反抗。唯一的区别,有的能反抗,直接骂父母,有的不能反抗,用让自己过得不幸福的方式,间接攻击(报复)父母。
04、
第三个方面,我想说一下孩子攻击父母的意义。
就是,这是个好事,不管你的孩子在语言上怎么说你,但要设置相应的界限。比如说,我允许你对爸爸妈妈有这种想法、情感、感受,但是你只需要在行为上约束好孩子,就是你可以表达不满,但你不能打妈妈,不能咬妈妈,你可以用嘴说,咋说都可以。只要行为没有越界,你的思想、感受、情感,都是自由的。
那么孩子攻击父母的意义是什么呢?
孩子不是真的想杀死爸爸,是有独立、做自己的冲动了,杀死爸爸,是在对爸爸表达自己的界限,你不可以这样对待我,你这样对待我,我就想要杀死你。
孩子想要杀死的,是心理上的父母,是因为想独立而抗拒自己的依赖的表现,爸爸我又依赖你,可你老管我,不尊重我,我又讨厌你,孩子本质上讨厌的是,对父母的依赖,我想独立了,我又不得不依赖你,我就嘴巴上表达表达我的愤怒吧。
05、
实际上这个孩子非常有力量,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个家庭还是给了他很多安全感的,因为没有安全感,说都不会说,一说,父母就不搭理他了,或羞辱他,诛他的心,他就不敢说了。
毕竟,离开父母,自己活不下去,只能忍,而这个孩子并没有忍,因为内心相信,爸爸和奶奶是爱我,我说了,他们也不会离开我,抛弃我,所以我敢说出我的想法。
这个爸爸很关心孩子,让我同学来问我,这样的爸爸一定在生活中也给了孩子很多爱,很多安全感,也给了伤害,所以孩子反抗才这么强烈。
实际上,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小技巧,既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被尊重,不伤害,也能满足父母希望孩子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比如,希望孩子早点睡觉,你可以严厉呵斥他,九点了,快睡觉,你也可以说,九点以前睡觉的话,你可能长得更高。这样说,孩子听的可能性比较大。
只是动手打孩子,这绝对是无效的策略,可能这个爸爸也不会别的方式,他从小就这么被管教长大的,别的方式,他也不会。
06、
还有朋友会有疑问:天啦,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会养出有这种想法的孩子。
有这个疑问的妈妈,实际上是自己对无条件的爱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总觉得,孩子对我得是100%的爱,没有一点点恨,才能证明我养育得当。
这是父母对无条件的爱的幻想,关系里本来就有爱有恨。恨只是在说明,妈妈,我跟你不一样,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个人,我们需要分离了。
孩子跟父母很亲近,很亲近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我怎么对我自己,我就怎么对我娃。完全把娃当成了自己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人的确是自己人,但是,自己人就必须和你的想法要完全一模一样吗,你觉得好,孩子未必觉得好,所以和孩子关系再好,都会有冲突,因为人家不一定想法跟你一样,会拒绝你,会反抗你。
你再成熟,再有爱的妈妈,都会面对这个,就是有一天你的孩子长大了,她跟你的想法不一样了。你们是两个人了,不再是婴儿期,孩子完完全全和你是一体的了。
那些反抗不了的孩子,要么父母太过脆弱,孩子一说,你这样对我我不舒服,父母就当场崩溃,要死要活,暴跳如雷,或给孩子讲我养你多么多么不容易,用内疚操控孩子。这样的孩子反抗不了,独立不了,父母不允许他分离,他的自我就被阉割掉,从而生命会有更大的损失。
07、
所以,为那些敢于反抗、攻击的孩子喝彩,这是他有生命力的表现,他独立(3岁本身就是一个叛逆期。。)的表现。
也为他的家庭喝彩,给了他安全感,他才能自由说话。从这点来说,这个家庭是健康的,只是,不要用打孩子这种极端的方式。不要用权力争夺,来建立关系。
这个家庭的爱很丰盛,所以孩子才敢表达想杀死爸爸,这个家庭的暴力也很丰盛,孩子才会有那么大的愤怒。留下爱,去掉暴力,这是这个家庭需要学习的部分,也是他们整个家族需要成长的部分,我猜,爸爸的爸爸就是这么对待爸爸的。
爸爸你要加油哟,你的爸爸给了你很多爱,所以你很爱你的儿子,同时他也给了你伤害,这一部分,你也给了儿子,当然这是无意识的部分。
一个真心爱儿子的父亲,当他觉知到这是伤害,他会停止伤害儿子的行为,他的本意是爱,用了伤害的方式在表达,这是这个爸爸需要学习,如何让我的爱更好向孩子表达出来。
一般的家庭,都是有爱有伤害。完全没有爱,孩子根本不可能长大,完全没有伤害,这也做不到,孩子只要长大,必然经历分离,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阵痛。
家庭就是一个小江湖,有爱有恨,相爱相杀。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完善自己和成长的机会。所有的矛盾,就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以上只是我的视角,不一定对,有感触的,留下,不适合的,还给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