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总孩子总是不听话、老犯错,“规则意识”到底该如何建立?是不听话、老犯错,“规则意识”到底该如何建立?

2021-8-9 14:0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3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每次辣妈看到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守规则,被残暴对待的新闻,内心总有一股“怒火”在燃烧!文中家长因为孩子不做作业,偷偷玩游戏而按地暴打,父亲家暴的场面确实让人觉得可怕。更可笑的是,奶奶在一边旁观,最终还将 ... ...


每次辣妈看到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守规则,被残暴对待的新闻,内心总有一股“怒火”在燃烧!



文中家长因为孩子不做作业,偷偷玩游戏而按地暴打,父亲家暴的场面确实让人觉得可怕。更可笑的是,奶奶在一边旁观,最终还将打孩子的视频传到家长群。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是自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通过打骂方式让孩子服从、听话,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身心受到折磨,起不到对孩子正确管教作用,可能会留下阴影,将来反噬到家长身上。



如今很多家长都不懂得怎么去正面管教孩子,总是用自身惯有的一套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像许多孩子上学后,出现玩闹不读书、玩游戏,或者与同学打架斗殴等行为,几乎都是家长们没有给孩子从小建立好“规则意识”,不然就是用极端方式来对待导致的。




# 什么是“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就是指法律或社会道德对人的一种约束力,比如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公共财物、不能随便殴打别人、不能在公共场所做出不雅行为的等等。
规则意识”是一个现代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品格修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就变得很重要。由威廉•西尔斯博士撰写的《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就强调过,养育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是帮助他们建立内心准则,拥有同情心、有主见、有能力、责任感、道德感、安全感以及自尊、自信与自爱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人。



守规则的孩子长大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工作方面,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容易违法违纪。
孩子规则意识萌芽于我们家庭当中,而且需要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因此,从小宝宝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规则意识”。
举简单的例子吧!比如每次熊宝玩好积木玩具后,我都会引导他养成收纳习惯;宝宝与同龄小朋友玩耍,因争抢玩具误伤别人,要让宝宝认识到错误行为,同时向小朋友道歉,让ta明白做错事会有什么后果,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




#培养宝宝“规则意识”,

家长记住4大法则

宝宝的规则感培养离不开家庭父母、亲人的教导,在此过程中家长不要盲目的执行,要讲究策略原则,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亲密关系”是建立规则意识的基础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中提到“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并有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具备独立人格并且能听懂家人话,对父母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的孩子,往往都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会对自己的父母、家人产生信任感,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亲人都会给予鼓励与支持。



对于大多数婴幼儿来说,他们与父母间亲密关系的培养和建立,比如宝宝的每个需求,家长都能及时正确的回应,能够感受到快乐与满足的心理。同时,也会影响到后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接受程度。
曾经有研究表明,宝宝早期需求得到足够满足后,将来更容易理解并服从父母(服从并不是完全的听从,而是基于自身独立思考后),更有益于形成规则感。孩子规则意识建立更多在于家长引导,当父母与孩子相互间形成“亲密关系”,产生完全信赖与安全感,孩子自然而然会理解并遵守父母制定或社会存在的规则。



★满足宝宝的秩序感
宝宝在2岁左右会进入到“秩序敏感期”,部分宝宝会对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安排、抚养环境以及物品空间摆放等的秩序产生较强的敏感度。孩子们都喜欢熟悉、有规律性的生活秩序,会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有些宝宝睡觉前必须要家长读故事书籍或者积木、玩具一定要摆放在ta喜欢的位置上等行为,我们家长切勿过度干涉,满足孩子突如其来的秩序感,有助于孩子习惯养成,促进规则意识初步建立。



★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
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典范与榜样,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就像我们一直阻止孩子说脏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口而出不文明的词汇,孩子会觉得家长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呢?
同时,家长要保持自身的原则性,反对无底线的宽容与耐心,面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要学会拒绝,并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比如宝宝在游乐场玩嗨,到饭点不愿回家吃饭,我们可以安慰ta说,我知道你现在还想玩,但是要吃饱饭才可以,不然饿肚子难受,然后用其他东西转移孩子注意力。



★保证规则合理,不强迫孩子服从
规则要尽可能少并且容易接受的,孩子本就不喜欢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不要用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会让他们感到压迫感,特别是在对孩子说“不”前,要先想想这条规则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希望孩子得到什么,这才是关键。



就像这则新闻,大家觉得父母是过度教育会让孩子未来惧怕警察,要采取合理得当的方式。
家长要理解孩子不服从是可以被接受的,本质上说,孩子不服从的心理正是他们独立人格发展的开始,尤其是1岁半后,由于宝宝发育有限,无法拥有如同成年人的思考模式,不能明白所谓的“因果关系”,所以当他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容易出现暴躁、发脾气的现象,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让孩子因恐惧心理而服从。这种强迫只会一时奏效,不能长期维持,孩子会对家长产生厌恶心理,因为害怕积累压抑消极情绪在内心。
要明白一点,培养孩子并不是让他们成为家长命令的执行者,而是积极合作的关系,让孩子自发性愿意接受,将规则感内化为自身的力量。



孩子内心拥有规则感对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辣妈觉得我们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规则意识”,会让他们成长为正常健康的社会人。

-END-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