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未来的样子,藏在你家餐桌上

2021-8-10 05:1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9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作者 | 桑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前些天,微博上一位博主对这个问题发出了讨论,引发了5万多个网友的共鸣。其中有一个回答特别扎心:“我妈是一个不愿学习不愿改变不愿进步的人,十年 ... ...


作者 | 桑梓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前些天,微博上一位博主对这个问题发出了讨论,引发了5万多个网友的共鸣。



其中有一个回答特别扎心:


“我妈是一个不愿学习不愿改变不愿进步的人,十年如一日做着相同的菜。

我们不喜欢吃花蛤,但她还会不厌其烦地做。

我们碰都不碰,所以她每次都会在饭桌上指责我们这么好的东西干嘛不吃,然后怒斥我们挑食。

在我家,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倒像一件任务。

小事如此,大事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我和我妈无法沟通,现在也已经放弃沟通了。”


看到这,网友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饭成了亲子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饭桌“暴力”,中国父母的通病

其实这样的场景,生活中时常上演。

有一次我在商场吃饭,旁边坐着一对母子。

母亲从冒着热气的火锅里,仔细挑出几块最大的肉,急急地往孩子碗中送。

“快,趁热吃,这个好吃。”

孩子低头不语,一边把母亲夹的肉全都送回盘里,一边说自己不爱吃,受不了这个味。

母亲怔了一下,没过了一会儿,又倔强地给孩子夹肉。

“真的很好吃,不信你尝尝。”

无奈,孩子只能捏着鼻子尝了一下,然后连连摆手,说自己吃饱了。

母亲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我都没吃饱,你怎么可能吃这么点就饱了?”

真应了那句话,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此情此景,又让我想到了知乎一位用户的倾诉。

从小,父母就经常给她盛满满一碗压得很实的米饭,夹一些她不爱吃的菜。

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是只能顶着恶心拼命往嘴里塞饭。明明接受不了那个味道,却还是只能若无其事地吞下去。

但凡有一点吃不完,就得挨打挨骂,甚至被钢勺抽脑袋。

最后,她绝望地向网友哭诉:


“我知道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一开始就错了!

我真的好痛苦,在恐惧中,没人能吃得下饭。”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饭桌暴力”。

孩子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吗?

倘若你不爱吃香菜,但别人偏要往你碗里夹香菜,还和你说这个很有营养,你会开心吗?

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吃饭问题,背后却是孩子能否作为一个有独立意愿、完整人格的人,被父母尊重的问题。





饭桌像一面镜子,映照孩子的未来

你相信吗?饭桌也可以映照出人生。

知名心理学家胡慎之讲过自己的故事。

他说自己以前脾气很好,但是成年后却经常因为吃饭的事情大发雷霆。

比如,有时候公司送餐的来晚了,他会非常愤怒,歇斯底里地把每个人都骂一顿,这种性格让他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究其原因,一切都有迹可循。

小时候,他经常因为吃饭的事情和父亲发生争吵。

父亲要他吃肉,他不吃;父亲叫他再多吃点,他不听。

俩人关系剑拔弩张,所以每次,胡慎之都会在吃饭的时候被拉去面壁思过,一罚就是3个小时,眼看着饭都凉了,父亲都没有半点怜悯。

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吃饭时易怒易燃的成人。

饭桌,本托举着一家团圆的最幸福时光。但对他来说,饭桌是梦魇,是痛苦的根本来源。



你怎样对待饭桌上的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未来的人生。那些在饭桌上“被选择”和“被尊重”的孩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武志红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只爱吃面,不爱吃菜,尤其不爱饺子。

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地吃饺子,就他不吃,亲戚们都说这孩子怪得很。

换作一般的父母,肯定又会指责孩子挑食。

但他父母没有,反而单独给他做了一份面片。

武志红曾坦言,就是这样的童年经历才让他成为了一个很有主见,很有专注力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实说,现在的食物种类真的很丰富。正常家庭的孩子们,也很难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在这样的前提下,不论孩子在餐桌喜欢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其实都应该尽量尊重和满足。

这种充满尊重的家庭氛围,这种充满平等的亲子关系,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更加重要的“营养成分”。



优质亲子沟通,还需从父母做起

所以,为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从餐桌上我们就能看到答案了:

当你从未聆听过孩子的声音,当你总是固执地把自己的感受视作出发点,当你总是期望他行走的每一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脚印来,亲子关系很难好起来。

而亲子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走向。



因此,下面是我们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 减少对孩子的摆布,让他勇于尝试,自行改正。


上个月去闺蜜家吃饭,他儿子正在餐桌上摆弄自己的火锅调料。凑近一看,好家伙,都是红辣椒。

于是我赶紧提醒闺蜜:

“还不重新给你儿子调碗调料去,这么小的孩子哪能吃这么辣的?”

闺蜜憋着笑告诉我:

“最近不知怎么的,就爱钻研红色的东西,吃个火锅都要给碗里倒红辣椒,反正后果我已经和他说了,他不听,那就随他去吧,等他辣成了腊肠嘴别哭着找我就行。”

话语刚落,没过几分钟,闺蜜的儿子就主动把辣酱换成了普通的麻酱。

我俩相视一看,哈哈大笑。

果然,知子莫若母!

就像卢梭说的那样:

“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地服从人。要让他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到有他的自由。”

所以说啊,像这种生活中的小事,真的没有必要刻意拘束孩子。

哪怕父母明知不对,你都最好是让孩子亲自体验。

实践求真知,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明白何为错何为对,从而自行改正。

请给孩子在小事上勇于尝试的空间,这样他才不至于在大事上犯糊涂。




  • 呵护孩子的精神胚胎,让他自我构建,自我成长。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天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

他们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全都是靠着自己精神胚胎指路。

倘若父母破坏了孩子的精神胚胎发育,孩子就会在父母面前表示出不耐烦和反抗。

可如果父母非常尊重孩子的精神胚胎,那孩子以后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判断力的人。

巴菲特之所以会成为“股神”,最关键的教诲来自他的父亲。

从小到大,无论发生什么事,小到吃饭穿衣,大到高考志愿,每当他询问父亲的建议时,父亲总会一再强调说:“尊重自己的感受。”

所以,每当股市风云变幻的时候,他都能坚定内心所想,赢得每一场投资。

当孩子的精神胚胎得到了足够丰富的养分,他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心理学上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你选择过,你才存在过。

所以,一个能在饭桌上自由选择自己所爱食物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充足且坚定的人,因为他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鼓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走出人生的康庄大道。

所以,请用内心聆听孩子的需要。

请试着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个孩子,只有当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尊重,才可能展开怀抱,吐露心声。

—— End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关注【凯叔讲故事】
 5000 万用户的共同选择

“在看”点这里感谢她成全我们的幸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