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我不阻止孩子吃零食,但这6类被列入“黑名单”的,少给孩子买吧!

2021-10-14 23:28|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79|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我不反对孩子吃零食,因为你永远无法阻止孩子对零食天然的好奇心。与其一味禁止,不如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地吃零食。——凯叔作者 |徐典典国庆假期,新闻报道了一个重庆14岁男孩,因为长期吃垃圾食品手指已经严重变形。 ... ...


我不反对孩子吃零食,因为你永远无法阻止孩子对零食天然的好奇心。

与其一味禁止,不如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地吃零食。

——凯叔



作者 | 徐典典

国庆假期,新闻报道了一个重庆14岁男孩,因为长期吃垃圾食品手指已经严重变形。

视频中可以看到,男孩的手指关节部位明显变粗。医生表示,这是因为尿酸高所致。

小小年纪怎么会尿酸高呢?原来,是因为男孩长期喝奶茶、吃垃圾食品造成的。



都说,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看了这个新闻,作为家长,还敢放任孩子随便吃吗?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过量或不合理的零食摄入,除了增加孩子的肥胖风险,还会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孩子的健康,零食再好吃也不能经常吃,尤其是一些已被国家列入黑名单的零食,最好是一口都不要吃。



不节制地吃零食,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前不久,湖南一名16岁男孩突然陷入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往ICU抢救。医生在救护车上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切与男孩长期喝碳酸饮料有关。男孩从初中开始痴迷各种饮料,病发前更是每天喝七八瓶碳酸饮料或奶茶,一两个星期就暴瘦了20公斤。



经急诊检查,男孩体内血糖达到了52mmol/L,是正常值的五六倍,心率140次/分左右,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血钾也达到了7.9以上,口腔还有“烂苹果味”。

全身多个器官衰竭。医生说,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再晚几个小时就有可能救不回来了。

碳酸饮料不是水,而是含糖量非常高的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糖和各种添加剂,有些甚至含有咖啡因。

饮料当水喝,不但不能解渴,很可能还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一旦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父母,真的要留心,不能放任孩子拿饮料当水喝。

中山一名4岁男童,就是由于父母宠溺,在饮食方面比较任性,平时把零食当饭吃,没有正餐的概念,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果汁也是随便喝。

结果,孩子呕血住进了医院。经小儿胃镜检查,孩子得的是多发性胃溃疡和十二脂肠炎。

医生说,吃零食是一个很大诱因。

一桩桩、一件件,小小年纪就得上各种“怪病”的案例不计其数,有些甚至丢了性命。

可这一切,能怪孩子吗?

小孩子对零食天然缺乏抵抗力,他们只知道,好吃的东西就要多吃。一些零食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还会特别添加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添加剂。

作为父母,本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一时的宠溺,纵容孩子吃零食,只会害了孩子。



6类零食黑名单,买前务必看仔细

国内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对儿童零食做了明确规定:

1、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经辐照处理的食品,如方便面里的蔬菜包,会造成营养素流失,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

3、少盐少糖少油,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4、不能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5、零食不能“崩到小牙”;

6、强制标出过敏原。



这些指标考量了儿童身体的耐受性、排解能力以及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需求。

这6类要求中,有些标准,例如少盐少糖少油、不添加防腐剂,都是大家已经熟知的。但有一些标准具有隐蔽性,几乎是防不胜防,尤其是第一个:反式脂肪酸。

食物中添加反式脂肪酸,能让口感更好,且不易变质。然而,反式脂肪酸又被称为「笨蛋脂肪」,摄入过多可能会让孩子变胖、变傻,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损害记忆力。

长期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还会造成孩子脾气暴躁、易怒,甚至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由于配料表上通常不会直接写上“反式脂肪酸”这五个字,家长们也很难发现。即便标明了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也不代表安全。



长沙一名12岁女生,连续两年来几乎每天都要喝2杯奶茶,而且不爱运动,体重从110斤飙升到了166斤。

去医院检查,被诊断患有肥胖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多种疾病。





医生表示,部分奶茶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长期饮用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损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它有很多「马甲」,比如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



这些成分在配料表里的位置越靠前,往往表示添加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越多。

建议家长们收藏起来,在给孩子挑零食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四招」识别健康零食

健康的零食,应该是低糖、低钠、低脂肪、少添加剂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具体识别方法如下:

👉   配料成分越简单越好

配料表中的成分越简单、越天然越好,那种密密麻麻写上一大块文字的,并不说明营养更丰富,而是添加了很多添加剂,最好远离。

以牛奶为例,如果配料表里只写着“生牛乳”三个字,就是真正的纯牛奶。

如果后面还有饮用水、白砂糖、卡拉胶等成分,就不是纯牛奶,而是含奶饮料,也就是「假牛奶」。



还要特别留心,揪出反式脂肪酸的「马甲」。

👉   纯天然成分越靠前越好

因为配料表中成分列表,是按照含量高低排序的,所以,纯天然成分越靠前,说明纯天然成分含量越多。

例如,想要选择一款低糖零食,那么糖的位置越靠后,说明糖分含量越低。

👉   低钠、低脂、低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儿童每日摄盐量:

1~2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1g;

2~3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2g;

4~5 岁,每天盐摄入量应≤ 3g。

儿童每日摄糖量:

2~3 岁≤ 15g;

3 岁以上≤ 50g,且最好在 25g 以下。

儿童每日摄油量:

1~2 岁,5~15g;

2~3 岁 15~20g。

以盐为例,过早过多地摄入钠,容易加重孩子的肾脏负担,不利于生长发育。

在选购零食时,请注意营养成分表中“钠”这一栏,像下图中这种钠含量高达2000mg的零食,就可以直接淘汰了。



👉   尽量远离这几种添加剂

「甜味剂」:带有“糖”“蜜”“甜”字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带“颜色”的词,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等。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字眼等。

「增稠剂」:带“胶”字眼的,比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明胶等。

另外,选购零食时,尽量选择口碑好的品牌,为孩子的安全加一重保障。



「三类零食」区分好

科学健康吃零食

不可否认,孩子是需要零食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后的孩子可以一天3-4餐。如果中间饿了,就可以加1-2次小零食,保证孩子精力充沛。

儿科专家张思莱医生也提出过,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迅速,但胃容量比较小,活动量又比较大,如果只靠一日三餐的话,营养是跟不上的。



关键在于科学地选择零食。

所以,零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健康、放心吃。既保证质量,也要保证限量,不能不加挑选、无节制地供应。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儿童零食分成了三类:





👉   可经常食用(绿色区域)



主要是低脂、低盐、低糖类食物。

包括四类:奶及奶制品、新鲜果蔬、坚果和谷薯类食物。

可以每天食用。

👉   适量食用(黄色区域)



主要是指含有中等量的油、盐、糖类的食物,比如各类果干、肉干、苏打饼干。它们含抗氧化成分、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有效补充能量。

但这类零食,糖、钠、脂肪含量都较高,不建议常吃多吃。

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

👉   限量食用(橙色区域)



多指高糖、高盐、高脂肪类食物。

这类食物就是常说的“垃圾食品”,多吃无益,典型代表就是冰激凌、汉堡、炸鸡、膨化食品、蜜饯、奶油夹心饼干等。

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可经常食用、营养丰富的绿色区域零食,也不能随便吃,遵循「两个原则」:

1、限量吃

零食就是零食,只能作为补充,不能当成正餐吃。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建议大豆及坚果每天25~35克;水果每天200~350克。零食吃多了,会影响正餐的摄入。

2、限时吃

吃零食的时间,最好是在两顿正餐之间。不要让孩子养成睡前吃零食的习惯,既不利于牙齿,也不利于睡眠。

零食也可以科学、健康、放心吃,毕竟,我们永远止不住孩子对零食的好奇心,与其全面禁止,还不如为孩子把好关,科学吃零食。

最后,祝孩子们既能享用美味的零食,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资料: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编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做「智慧型父母」

引导孩子「科学吃零食」

养育更多健康聪明的孩子!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文末点个【在看】噢~
—— End ——作者:徐典典,育儿专栏编辑,专注育儿和儿童心理学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推荐阅读】
👇






 关注【凯叔讲故事】
 5000 万用户的共同选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