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父母吓唬孩子捡垃圾讨生活,孩子当真了:有多少父母都对孩子这样说

2021-11-10 02:58|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22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进化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家长拥有一个乖孩子,而是孩子做自己想成为的人。作者:伊一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小时候,我们有没有因为学习不好,就被父母说过:“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只能捡垃圾了。”孩子年少 ... ...


进化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家长拥有一个乖孩子,而是孩子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作者:伊一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小时候,我们有没有因为学习不好,就被父母说过:“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只能捡垃圾了。”

孩子年少时,相信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而当被信赖的父母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儿女时,这却是对孩子一种莫大的伤害。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母亲就对着11岁的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以后不好好学习的话,你明天就要去捡垃圾了。”



母亲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学好,但这句话刺激了男孩,他趁着家人不注意偷跑了出去。

父母发现孩子不见后,急忙报警求助,找到男孩的那一刻,家人急问他去哪里了。

孩子说:“我去捡垃圾了,体验一下。”

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

男孩把父母吓唬他的话当真,并且去实行了。

这样的“信任”让人多心疼。

他相信父母对他未来人生的判定,他认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只能如父母说的那样去捡垃圾讨生活了。

所以他要体验,他要为已知的“未来”做准备。

父母对孩子说恐吓的话,他们不会往心里去,但孩子却会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

孩子不会去怀疑父母话语的真实性,反而内化为是自己的问题,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情感中无法自拔。

每一个对父母深信不疑的孩子,面对这种吓唬的管教,都是在遭受身心的打击。





父母吓唬的话

让孩子产生心里阴影

学校或家庭教育里,我们都会有意识教导孩子在外遇到困难或威胁时,要懂得求助警察帮忙。

但在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时,就会变成双标现场。

广东佛山,一名5岁小女孩在街上走失了,民警出手相助,没想到孩子见到警察后掉头就跑,还害怕地说着“不要抓我”。

经过双方的耐心谈话,小女孩才慢慢接受了警察,随即联系到的父亲也赶来了现场。

经了解,原来父母工作很忙,每当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家人就会说叫警察抓她。

久而久之,孩子对警察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见到警察就害怕是来抓自己的。



父母吓唬教育孩子时,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恐吓会让孩子听话,让他们认识和改正自身的错误。

殊不知,这种对恐吓教育的误解,让孩子纯真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从小被吓唬大的孩子,很容易陷入紧张情绪,并且产生泛化现象,一旦遇到令他紧张的事情,就会出现恐慌或者是幻听情况。

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害怕的情绪,这种情感长期潜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一旦触及某个爆发点,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

在知乎看到过这样一个问答:“父母经常吓唬孩子要把孩子赶出去,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一位网友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从小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吓唬,一次真的被赶出了家门。

被父母脱光了衣服扔在了门外,任凭自己敲着门在外大声哭喊也无济于事。

最后怎么进入家门的已经忘记了,只清楚记得当时害怕有人路过被被人看见的羞耻感。

如今30岁的年龄,还会时常做梦梦到自己当时光着身子羞愧难当的情形。

而这种童年时期留下的羞愧感,波及到他如今的生活和工作上。

生活上,他与人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时常害怕别人知道他真实的模样后会嘲笑他。

甚至出门在外遇到相识的人,也会故意躲着不去打招呼。

工作上,他不敢去请教同事有关工作的一些事情,担心会过多麻烦到他人,害怕自己不被待见。



这种如影随形对自身的自卑感让他每天都深陷在痛苦中,久久都无法摆脱。

早期教育专家周令瑜说过:

“被大人们欺骗、愚弄和吓唬,孩子小小的信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父母恐吓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管教手段,更是对孩子人生的一种长期虐打。

孩子在父母的恐吓中成长,将来这种“毒害”的方式也蔓延他整个人生。



被父母恐吓长大的孩子

容易形成讨好型性格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些吓唬孩子的话: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不要乱跑,乱跑会被坏人抓走。”

“再不乖,就叫警察来抓你。”

......

这种恐吓话语的背后,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孩子早期的成长情感需求是依赖于父母,这种情感的满足有利于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满足,更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信独立的人格。

而那些被吓唬长大的孩子,对待父母的感情会患得患失,为获得内心情感的满足,他们会选择去迎合他人。

青年作家蒋方舟年少成名,9岁出书获奖,成为妥妥的“天才作家”。

但就是这样一个开挂的人生赢家,却在父母的吓唬中成长。

小时候,妈妈对她说:“法律规定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必须写一本书,否则会被警察抓走。”

而作为警察的爸爸也附和了这个说法。

对父母这句话信以为真的蒋方舟,为此坚持每天写一页练习本文章交给妈妈检查。



她压抑了自己的想法,活在了别人的看法里,扮演着他人眼中的“自我”。

上学的时候,蒋方舟发现导师授课的内容有错误,但她却不敢反驳,反而恭维老师讲得好。

她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以至于在长大后面对两性关系时变得没有底线和原则。

谈恋爱的时候,与男友发生矛盾,自己对着电话不断给男友道歉2个小时,却得到了对方的一句敷衍不满意。

挂断电话后,竟遭遇对方的电话轰炸,而她不敢发脾气,也无法鼓起勇气告诉对方自己真实的想法。

节目里,蒋方舟说:自己有意无意的逢迎大人,甚至过分礼貌恭敬成了她28年来的唯一标签。



而她自己从小到大,最想要的,就是有一个人,可以让她无所顾忌的发脾气。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都应该慎用这个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的情绪中颤栗。”

父母对孩子的恐吓式教育,是一种情感上的勒索,让他们陷入一种“被抛弃”的恐惧里,而这种心里暗示让孩子不得不去成为一个迎合他人的“懂事的孩子”。

这种“懂事”会慢慢剥夺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活成别人的模样,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真正聪明的教育,

是耐心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父母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调皮捣蛋犯错的孩子能够认识到错误,并进行纠正。

但教育孩子发现错误和改正的过程,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管教,而非一步到位的结果。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犯错被父母教育的事情。

一次学校要收伙食费,而贪嘴的他从父母那里收到钱后并没有交给学校,而是偷偷全买了自己喜爱的零食来吃光了。

一段时间之后,母亲担心儿子在校的伙食费不够,想去学校看看还有多少钱。



钟南山担心事情会败露,就撒谎说伙食费用光了,但母亲仍坚持要去学校,无奈之下,他说出了实情。

当知道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之后,钟南山瞬间感觉自己“完了”,自己一定会被父亲狠狠打一顿的。

没想到一向严厉的父亲,用平和的语气对他说:“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样做来骗我们到底对不对。”

钟南山回忆说:“父母的话,感觉比打我一顿,对我刺激更大。”

那天晚上,他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家长对孩子的耐心教导,也是对孩子自尊心和情感的保护,给予了孩子犯错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改过自新的机会。

有人说过:“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精耕细作的过程。”

孩子的管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变好”,是需要父母花费时间和精力,付出耐心才能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尹建莉老师说: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考试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刻板固执。”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家长拥有一个乖孩子,而是孩子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点个在看,父母终其一生的育儿,是让孩子真正的长大成人。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父母越会用心,孩子就越会让你省心

中国式亲子关系最大的痛苦:没有边界感

李子柒接受央视采访,我顿悟了养育女孩的3个真相

作者简介:伊一,富书专栏作者,陌上花开,只为心安,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商务合作联系山治(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进化妈点个在看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