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到底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2021-12-15 13:3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60|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周末的时候,老公在家带孩子,终于有机会约上了曾经一起上大学的小姐妹。但如今大家都已经成为妈妈,讨论的话题果然三句话绕不开家庭,绕不开婆媳关系,更绕不开育儿,昔日的“姐妹淘”,变成了如今育儿的“吐槽大会 ... ...
周末的时候,老公在家带孩子,终于有机会约上了曾经一起上大学的小姐妹。

但如今大家都已经成为妈妈,讨论的话题果然三句话绕不开家庭,绕不开婆媳关系,更绕不开育儿,昔日的“姐妹淘”,变成了如今育儿的“吐槽大会”......

杨然曾经是我们班里性格最nice的女生,前不久却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和婆婆发生了分歧。

杨然的儿子小羊在幼儿园里和同学玩的时候被同学打了一下,回到家孩子跟奶奶告状,奶奶教孩子被打了要打回去。下班回来的杨然刚好听到了,觉得让孩子打回去的做法是不对的,就和婆婆争辩了几句,闹的不是很愉快。

相信很多家长也一样,当孩子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打回去”三个字也许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快速的解决办法。但是告诉孩子“打回去”,这样的方式真的合适吗?



为了听到更多家长的意见,周一上班的时候,我在公司里做了小范围的调查,本以为大部分有孩子的同事会和杨然一样觉得不应该打回去,意外的是几乎80%人认为应该打回去。

“一味地忍让,让我变得好欺负。”

同事小贺今年32岁,有个5岁的女儿柠檬,看起来是个软萌可爱的小公主,但性格上却是另一种画风,是个十分飒爽的小侠女,幼儿园里总爱“打抱不平”,因为小贺从小就跟女儿说,如果被欺负了,一定要打回去。

而她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是那个从不还手的小孩儿。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变得孤僻,甚至差点遇到校园暴力,因为自己看起来“很好欺负”。

她说:不打回去,也许在人性和道德上正确,但我一直不打回去,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受害者。



“明明是我的东西,为什么要让!”

另一位同事伍哥主张打回去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说:“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这一下我要是不打回去,我得多委屈呀!”。

伍哥给我们讲了他儿子小伍的事儿,有一次小伍和同桌因为一块橡皮被同桌打了一下,小伍没有还手而是选择了告诉老师,老师让同桌给小伍道歉,小伍也接受了。

可是回到家,小伍心中依旧有很多疑问和憋屈:

“他打了我,凭什么道歉我就必须原谅他?”

“明明是我的橡皮,他为什么要抢?”

“虽然老师让他跟我道歉了,但我还是很委屈!”……

小伍虽然原谅了同桌,但又没完全原谅。

忍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不敢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善良的锋芒,是还击的智慧!”


不管是柠檬还是小伍,“打回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他们,但单纯的打回去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蔡康永曾经在《奇葩说》里曾说过:“还击是必要的,但比还击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

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说“打回去”,但不应该鼓励孩子把“打回去”最为第一选择。尤其当孩子说被打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大惊小怪的质问“你伤哪儿了?”、“谁打的?”、“他为什么打你?”,我们容易将受害者的视角带给孩子。

这容易让原本孩子眼中的嬉笑玩耍,因为家长的愤怒给孩子带来了心理负担,让孩子们再玩到一起的时候,容易多一层防备,让玩耍变得不再纯粹。

发现问题,要科学解决,只不过,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粗暴的告知孩子“打回去”。

比如内向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去寻求帮助,本身就比较活泼的孩子,可以引导换个方式解决问题。但核心是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原则上只在有必要时,出面去和学校或家长沟通即可。



其实在母婴圈子里,是否“打回去”是父母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担心孩子受欺负,担心孩子爱打人,本来想寻求是否“打回去”的解答,却逐渐变成了爸妈们更多的育儿焦虑。

这些育儿焦虑被飞鹤捕捉到,也在最新一期的《新鲜育儿观》中,给出了育儿专家的答案。

mpvideo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168809099277271047

近年来,随着每一个新生代育儿家庭的育儿诉求不断升级、迭代,飞鹤不仅仅在奶粉的生产上下功夫,推出以「星飞帆」为首的一系列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自2018年开始,由飞鹤推出的《新鲜育儿观》也正在成为母婴行业里优质的品牌育儿IP,为中国新生代家庭带来科学的育儿新思路。



尤其关于孩子要不要“打回去”的问题,看过节目是不是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了?

“枪杆子底下当然可以出政权”,但作为家长,我们也可以选择告诉孩子,宽容是一种美德。正确的引导孩子,为人处世,人生理想,引导孩子去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也许不是完美的父母,但希望我们都能像新鲜育儿观说的那样“自信你的养育”,成为孩子眼中更好的爸爸妈妈。

与所有家长共勉。

参与共创《新鲜育儿观》,有机会领取惊喜鹤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