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带孩子做公益,好吗?!

2022-1-11 16:18|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30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平台上收到一位宝妈留言:谢老师好!近来遇到一件事情,非常为难。我自己加入了民间的公益慈善的组织,日常会定期参加一些公益互助行动。临近年末,有伙伴提出建议,可以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一起来做公益,让孩子从小感 ... ...


平台上收到一位宝妈留言:谢老师好!近来遇到一件事情,非常为难。我自己加入了民间的公益慈善的组织,日常会定期参加一些公益互助行动。临近年末,有伙伴提出建议,可以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一起来做公益,让孩子从小感受爱的力量。我对此心怀疑问。因为在我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我曾经带他一起去过敬老院,孩子当场就问我:这些爷爷奶奶为什么不回家?他们的孩子不要他们了吗?除了尴尬之外,我觉得孩子还是太小了,无法跟他们解释太多现实社会中人们遇到的困境以及需要得到的帮助。所以也是含糊带过。但正是因为这次的尴尬经历,让我对“带着孩子做公益”这件事一直惴惴不安。我知道您有非常丰富的做公益的经验,想听听您的建议。

非常敬佩能够长期做公益的宝妈,以身作则,与爱同行,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同时也非常理解这位宝妈的顾虑,一方面希望通过公益行为带给孩子一种正能量和善念,能够让孩子懂得乐于助人、奉献爱心;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的三观尚未形成,过早接触社会的另一面,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呢?尤其是对孩子的一些疑问,如果不能很好回答和引导的话,反而会让好事变坏事!

窃以为,妈妈有这种顾虑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证明妈妈不再拘泥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是更多思考孩子人格的培养和三观的建立上,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应该值得鼓励。而且,真善美爱,本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其中“善”是美好道德的根本,古人云“上善若水”,佛家奉“善”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观,道家讲从善如流。善有四个维度,善待自己,友善待人(人与人),和善于世(人与事),妥善处事(事与事)。所以通过公益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善心善意,这是很大的修为。



但是,带孩子做公益的话,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孩子了解处于困境人们的生活,希望孩子能够珍惜现在所有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乐于助人的人,不要自私自利?还是产生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我觉得这些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的目的,但父母在带着孩子去之前,就应该提前跟孩子普及一些情况和知识,比如要去贫困山区献爱心,可能就要让孩子了解这些地方为何贫困,那里的人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假如是参加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项目,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当下地球环境恶化的现状,如果不加以改善的话,未来会如何?当下我们又能做什么?

如果孩子完全不了解这些目的的话,很可能父母理想中带着孩子做公益,就变成了孩子眼中的春游秋游,认为只是去哪里玩一趟、耍一下,所以才会问出“这些爷爷奶奶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他们的房子这么破”、“捡垃圾太脏了,我不要做”……之类的问题,自然也不会认真对待,更不要说去感受到“施比受有福”了!



而且,我建议越小的孩子,越应该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不要仅盯着一些所谓的大事。因为身边事是孩子熟悉的场景,能够更容易进入状态,父母引导起来更容易。比如劝导垃圾分类和资助贫困山区儿童这两件事情比起来的话,孩子一定更容易理解和学会垃圾分类,因为这是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事情,所以参加与此相关的公益项目,就更容易有参与感,感受也更深;而小朋友们对贫困山区的话疑问会多一点,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判断能力,再带孩子去的话,效果会更好。

“爱”和“善良”是一件很容易泛滥和被放大的事情,所以反而需要很大的理性。我自己做公益这么多年来,一个很大的感受:一个人偶尔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偶尔的一次爱心和善意,是非常容易的;如果想要坚持做好事,持续做好事,是一定要有目的,且能够在施善中体会到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幸福感。也就是说必须要将本能的“爱”上升到理性的爱、人文的爱,才能长久,才是真爱,是需要信仰、智慧和能力的。带着孩子做公益,父母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定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