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离不开这 3 次分离

2022-2-3 05:3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5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这几年,「安全感」成了育儿专家口中的高频词。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24 小时贴身陪伴,一看到孩子哭就马上哄他,从不敢大声对孩子说话,却因为对 「安全感」的误解,造成孩子依赖、黏人、不独立的情 ... ...


这几年,「安全感」成了育儿专家口中的高频词。

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24 小时贴身陪伴,一看到孩子哭就马上哄他,从不敢大声对孩子说话,却因为对 「安全感」的误解,造成孩子依赖、黏人、不独立的情况。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底什么是安全感,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构建真正的安全感。





安全感让孩子走向独立

而非依赖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先来设想一下,有安安和乐乐两个孩子,他们都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每天早上,安安会愉快地和妈妈再见。他在学校有自己的朋友,有喜欢的课程,十分享受在学校的时光,自信而又独立。

乐乐正好相反,他很抗拒上学。虽然平时在家和爸爸妈妈有说有笑,非常开心,但一到学校,乐乐就变得拘谨起来,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学、老师讲话,甚至会因为想家(尤其是遇到挫折时)而偷偷掉眼泪。

比较一下安安和乐乐,你觉得谁的内心更有安全感呢?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安全感,指的是孩子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是相信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和其他人交往。

像乐乐这样无法离开爸爸妈妈,不信任学校、同学还有老师,无法融入集体安心学习,反而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想让孩子真正拥有内心的安全感,我们要做的不是时时陪伴、过度保护孩子,而是帮助他一步一步地面对分离,学会独立。

在 0~6 岁阶段,孩子需要建立 3 个层次的安全感,面临 3 次分离。这对他们独立品质的培养,以及日后适应校园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家长对「安全感」的认知还停留在第 1 层次,所以才会出现过度保护孩子,造成孩子依赖、黏人的现象。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帮助孩子分离这件事,你做对了吗?



第一层次的安全感

依赖妈妈阶段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儿童教育专家胡萍老师曾说过:


一岁半以前是孩子建构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安全感是孩子对世界认知的基础。

这一时期,宝宝完全依赖妈妈(爸爸或其他照顾者)才得以生存,因此我们对宝宝的回应方式会直接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以及他觉得自己被爱、被接纳,还是没有价值。

1. 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这种需求既有生理上的,又有心理上的。

比如宝宝哭的时候要马上检查他是否饿了、冷了,小屁股是不是尿湿了不舒服,是否困了想睡觉,无聊想要有人陪他玩,或者因为害怕、紧张而需要被安抚。

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照顾宝宝,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让他感受到被爱、被呵护。

2. 多向宝宝表达爱

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实验让我们知道,宝宝依恋妈妈并不是因为奶水能够填饱肚子,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需求。

实验中,小猴子情愿长时间待在柔软的布妈妈身上,获得心理的安抚,也不愿意停留在有奶瓶的铁丝妈妈身上。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所以宝宝小的时候并不是给他吃饱、穿暖就够了,还要向他传递来自爸爸妈妈的爱。

我们要多对宝宝微笑,充满爱意地看着他,抚摸他的身体,给他拥抱,用温柔的口吻和他说话,陪他玩,以此来滋润宝宝的心灵,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有爱、有安全感的人。



第二层次的安全感

开始学习独立

一岁半后,孩子开始萌发独立意识。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孩子不像婴儿时期那么好管了。让孩子做每一件事,他都可能用「我不要」来回答,以此来证明他的存在。

所以这一时期,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再是无条件地满足他的需求,而是帮助他短暂地「离开」妈妈,建立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帮助孩子断奶

1 岁半到 3 岁期间,孩子要面临的第 1 次分离就是断奶(离乳)。

在此之前,喝奶不仅能填饱孩子的肚子,还能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要同时告别这两样东西,对孩子来说是很挣扎、很恐慌的。

别说是孩子了,很多妈妈在断奶的时候也会犹疑不定,舍不得和孩子「分离」。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不管我们有多不舍,也要积极、果断地面对断奶这件事。

一旦你决定要给孩子断奶,就要坚持到底。不能看到孩子哭就马上心软、妥协。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对孩子来说反而是种煎熬,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我是在小样 2 周岁时给他断母乳的。特意选在他生日的这天,就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长大了,不再需要妈妈的奶。

断奶期间,小样还是每天和我生活在一起,包括睡觉。当他想要喝奶的时候,我会给他泡好配方奶粉,告诉他这是大孩子喝的,会让他更健康、更厉害。

我还会不断地给他洗脑:虽然你不能喝小宝宝喝的奶,但你可以像大孩子一样吃很多好吃的,像是饼干、蛋糕、冰淇淋(当然是很节制地吃)。

用这种转移注意力,还有心理暗示的方法,小样很快就接受了断奶的事实,安全感也上了一个台阶,知道即使不能喝妈妈的奶,妈妈还是爱自己的,这个世界仍然是安全的。

非常不建议断奶的时候强行把宝宝和妈妈分开。那样的话宝宝不仅要忍受断奶的痛苦,还要忍受和妈妈分离的焦虑不安,很可能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让断奶不容易成功。

2. 鼓励孩子自己玩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充分的陪伴,但这不代表我们要像连体婴一样一直一直陪着孩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给孩子留一点空间,鼓励他一个人玩,学习独处,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大人相处,对孩子来说是更好的成长机会。

在培养他独立品质的同时,也让他相信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友好、安全的,相信自己有能力一个人玩。

建议宝宝玩得很专心时,妈妈可以循序渐进地离开宝宝,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或者去另一个房间做家务,让其他家人照看宝宝。

千万不要觉得爱孩子就要一直陪伴他,那样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过度依赖,好心办坏事。



第三层次的安全感

离开爸爸妈妈的保护

孩子要经历和父母的分离,和其他人的相处,才会相信外面的世界是安全的,自己可以独自面对。

所以第三层次的安全感构建,我们要帮孩子面临两次分离,分别是离开家去上幼儿园,以及学习独立睡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很多家长有一种常见误区,就是觉得幼儿园不教知识、不考试,上不上都无所谓。所以当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学时,这类家长就会依着孩子,甚至把「不去幼儿园」当成是一种奖励。

殊不知幼儿园生活是孩子学习独立,建立安全感,培养社交能力和适应力,学习规则的重要一环。

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人待在一起。孩子会不安、恐惧,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都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

只有一次次被父母送到幼儿园,又一次地按时接回来,经历和父母的分离和重逢,孩子才会相信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幼儿园是安全的,老师和同学是可以信任的。

这种对父母以及周围环境的信任感会给孩子极大的内在力量,帮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适应集体,适应社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同时,上幼儿园的经历还能帮助孩子锻炼社交能力,学习与人相处。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在孩子上小学后会显现出来。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强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业成绩普遍更好,也更受老师、同学的欢迎。所以就算是功利一点,为了孩子的学习考虑,也要支持他去上幼儿园。

2. 帮助孩子学习独立睡觉

和父母分开,独自睡在一个房间里,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必经阶段。

和上幼儿园一样,孩子需要经历分房间睡觉才会慢慢相信:即使自己一个人睡,爸爸妈妈也是爱我的;即使自己一个人睡,我也能很勇敢,像大孩子一样独立。

当然,何时让孩子独立睡觉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一般我们会倡议在孩子能接受的时候去寻找分房睡的契机。这里绝不是指某一天突然把孩子带到另一个房间,强迫他自己睡,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开始,我们可以在孩子的房间坐着陪他,等他睡着了再离开。一段时间后,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比如 15 分钟,时间到了就离开。最后,让孩子自己上床,独立睡觉。

虽然刚开始会比较辛苦,孩子会不断地跑到父母房间,不想自己睡,但既然决定了就不能妥协。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你需要爸爸妈妈,大声地叫我们,我们就会马上过来。」并且说到做到,让孩子安心。

还可以想一些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比如给他准备一个陪睡玩具;把孩子的房门打开,在外面亮一盏夜灯。

还可以准备一瓶神奇的「药水」(其实就是自来水),睡前在孩子的房间喷一喷,替他驱散所有可怕的妖魔鬼怪。

不要因为孩子央求,就同意他回到你们的大床上睡觉,那样的话,孩子不仅会离独立越来越遥远,而且更加会觉得「一个人睡 = 爸爸妈妈不爱我」,无法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分离,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

假如你希望孩子能像前面提到的安安一样,即使离开我们,离开家,还能一直保持自信和独立,内心充满安全感,就请认真对待他人生中这 3 次分离。

孩子的成长才是我们父母最大的成功。




审核专家   苏静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监制:杨洁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