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加拿大一枝黄花”,黄花过处寸草不生

2022-2-22 21:57|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6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划重点★ 加拿大一枝黄花比本土植物更善于适应环境,会利用风力传播,还会“自我克隆”。★ 人类活动破坏本土物种的生存环境,让外来物种更容易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这名字,听起来颇有些中西合璧的微妙感觉,当 ... ...

划重点

★ 加拿大一枝黄花比本土植物更善于适应环境,会利用风力传播,还会“自我克隆”。★ 人类活动破坏本土物种的生存环境,让外来物种更容易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这名字,听起来颇有些中西合璧的微妙感觉,当你好奇地在搜索引擎里搜它的时候,则常常会查到诸如“XXX地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若干,已铲除”或者“XXX市召开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工作调度会”之类的新闻,有些省市,甚至还公布了“一枝黄花防除举报电话”。

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底是何方妖孽,为何会让我们如临大敌,巴不得铲之而后快呢?

01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什么?

顾名思义,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加拿大,最开始是作为切花被引进中国,如果不是恶性入侵的话,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确是各方面都不错的切花材料:直挺挺的枝条、艳丽的色彩,确实是不错的插花花材以及桌前墙角一抹亮丽的点缀。



明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是穷凶极恶的外来入侵物种。| 图虫创意

但它不像我们种植的寻常蔬菜、花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要求极其简单。在田间地头,在绿化荒地,即使是看似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甚至是在砖头缝隙中,都能发现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不惧干旱和贫瘠,在生存能力上,它们便比本土植物技高一筹。

在中国的入侵植物名单中,菊科植物总是占有一席之地,名单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鬼针草、藿香蓟、豚草、紫茎泽兰......当然还有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些菊科入侵植物遍布在我们的各个角落中,如此的放肆,与它们独特的头状花序结构以及千奇百怪的种子传播技能不无关系。

02

带着菊科buff,

加拿大一枝黄花善于偷家!

我们熟悉的蒲公英,它的“一朵”黄花能结出许多的“小伞”,也属于菊科植物。



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蒲公英,其实一枝就可也有好几十朵。| 图虫创意

为了提高效率,不少植物会将数朵花朵以一种顺序规整地开放,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花序,菊科植物具有特别独特的头状花序,

对于菊科植物来说,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朵花,但实际上那是几十上百朵花开在一起,每一朵小花都能结出一颗种子(其实是果实),能极其高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可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其他菊科植物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一条条枝叶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花序,真的是一满枝黄花。 | 图虫创意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样子似乎没有头状花序的样子,实际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一个个小小的头状花序,点缀在那一把“大伞骨架”上,可以想象下这是多么恐怖的繁殖能力。

光能生可还不够,还能将成千上万的“孩子”都传出去才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千奇百怪,加拿大一枝黄花则利用了风力。它们的种子(果实)都随身携带“滑翔伞”,就像蒲公英。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子,就像带着滑翔伞。| 作者提供

相较于其他传播方法来说,风力传播有不确定性,但这对于后代众多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来说,却可以帮它们更快地占据尽可能多的地盘。

而这还只是有性繁殖,加拿大一枝黄花还有无性繁殖的绝技,也就是自我克隆。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下分枝。| 作者提供

加拿大一枝黄花会在根部萌发出地下分枝,这些分枝向着四周扩散开来,新生长出来的分枝钻出地面,每一个分枝脱离了原来的母体都能独立生活,同时,新枝条又继续向着周围扩张。如果传播种子是扩展远方的疆域,那自我克隆便是为了更快地在一处扎根、称霸。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一处站稳脚跟后,一方面它们利用强大的生存能力与无性繁殖能力快速扩大面积,另一方面它们会生产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消灭身边的其他植物,减少竞争压力,以在此处称王称霸。这种植物界的“生化战争”被称为化感作用。



不只是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等外来入侵植物也有化感作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 图虫创意

在以上提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几点强大生存本领之下,它们成功地在异国他乡——中国的土壤上顺利蔓延,害我们不得不展开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阻击战”。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要积极上报,大家一起铲除,将植株连根拔起、彻底焚烧,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一旦它的扩张被控制下来,它很快就会从我们眼前渐渐消失。

03

物种入侵,正侵蚀着生态位

不过,即使完全消灭它们,我们也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知道哪天,在角落中的“余党”便卷土重来。事实上,物种入侵已经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大问题。在此之前央视曾报道过红火蚁的劣迹,这些入侵生物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多样性。

但其实,大多入侵生物其实更多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红火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大多出现在新建的小区或者公园中,而越是山野,入侵生物越是少见。这是为什么呢?



凶猛的红火蚁可以围攻比自己大好几倍的其他昆虫动物。| 图虫创意

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就像是一个“大橱柜”,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其中占据一个空间,这个“位置”就是这个生物在生态环境的“生态位”。但“橱柜”的位置是有限的,成熟的生态环境就像装满的柜子,很难装下其他“东西”。

这种情况下,本土物种像一道坚实的城墙,将外来的物种排除在外。但是人类活动,却会将这个“大柜子”重新洗牌。比如,当地的蚂蚁巢穴因建筑工地被破坏,还没来得及重建起新的系统,红火蚁这时趁虚而入,就占据了这个空位。



安宁祥和的大自然,暗藏本土物种与外来物种的激烈斗争。 | 图虫创意

所以,如果我们仅仅只是靠人力将这些入侵物种消灭,新的入侵生物依旧会靠着人类活动,前赴后继扑向这块生态位空白之处。我们若想要一劳永逸,就必须尽快地恢复本土植物在人类环境的种群,利用它们抵御外来入侵物种。这条生态之路并不容易,防范外来物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 叶峥嵘  科普作家
审核 | 王   康  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辑 | 江   帆责编 | 丁   崝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你可能还想看



我没有命丧虎口,多亏了动物园有这东西

它是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来源,每年被吃掉一半还能复原,为何还未成为国民美食?

猫主子天生高冷?它们其实是关心铲屎官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