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卑诗大学(UBC)新的研究显示,在本地出生并长大的华人,即使母语都是英语,但当人们看到说话者的照片,知道他们是华人时,仍会觉得他们的英语带有口语,或是比较难懂,听者对于华人所说内容掌握的准确度亦会较低。研究认为,种族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加拿大此多元社会,并且影响人们日常沟通行为。
UBC语言学系研究员贝布尔(Molly Babel)及拉塞尔(Jamie Russell)在美国声学期刊协会(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发表有关「语言可理解性」(speech intelligibility)的研究报告,其中一项研究领域即是了解「种族偏见」(ethnic bias)对于沟通的影响。
研究指出,研究员找到12名以英语为母语的加拿大人,当中有一半自认「白人」,有一半自认「华人」,他们都是在大温列治文出生并且长大,有相同的教育环境及生活背景。
研究员事前准备好多段说话内容,让这12名「说话者」逐句念出,并且录音,录好内容后,有的附上说话者的黑白照片,有的则是不附照片,只附3个「十」字的图案。
接着研究人员找来15名一样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去听已录好的句子,并纪录他们对句子内容掌握的准确度。这些「听者」除了母语为英语,并且确定无说话、语言或是听力的障碍。
研究结果指出,「听者」假如从所附照片中知道「说话者」是华人,就会认为加拿大华人所说的英语,较加拿大白人所说的难懂。
对华人声音掌握准确度仅44%
研究结果显示,整体对这些句子内容了解的准确度平均为54%;「听者」对白人声音掌握准确度有64%,但对华人声音的掌握准确度却只有44%,两者相差非常大。
参与研究的「听者」还被要求对「说话者」的口音进行强度评分,他们听同一名「说话者」,有附照片及没附照片的两段录音,并比较差别。
研究主要作者贝布尔指出,在口音的比较方面,研究发现,当「听者」知道正在说话的人是白人时,他们就会突然觉得白人说话少有外国腔调,认为他们说话更像是母语为英语的人士。
共同参与研的拉塞尔则说∶「这项研究可以提醒,我们平时在听人说话时,应该随时注意是否已心存对种族的刻板印象。」
华裔学生兼职售货员被白人顾客怀疑英语能力
最近进入职场的几名本地长大的华人大学毕业生,普遍还未感受到自己华人身分,影响可能的求职机会,不过,就有人从过去兼职经验中发现,雇主虽然未歧见华人员工,但却经常会感受到顾客对其英语能力的怀疑或歧视。
已经在银行工作的Phil指出,他过去在一间大型玩具卖场工作时,曾遇到有白人顾客,想请他帮忙介绍合适孩子年龄的玩具,白人顾客见他是华人,不等他开口说话,就比手划脚形容希望他帮忙介绍玩具,后来Phil出声,英文说的比顾客还流利,顾客也吓一跳。
电脑系毕业生未感受到歧视
仍在UBC电脑工程就读的Kerby则未感受到有任何被歧视。
他说,目前为止他应徵的公司,主管许多都是华人,同文同种,即使是白人主管,也未歧视华人,他们更重视的是所学是为该公司需要,是否有能力等。
SFU电脑科学系毕业的Jacky也表示未感受到歧视,毕竟在电脑的专业领域,专长或能力比族裔背景重要得多。
雇主种族刻板印象 影响华裔找工机会
中侨互助会行政总裁周潘坤玲指出,一直以来,加拿大社会对种族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也确实有华人在找工作时,即使各方面条件优秀,以及英语流利,也可能受限于雇主的种族定定型,影响找工机会。
她因此呼吁,不管是政府或是社会机构,应该教育雇主,应从专业及教育程度去挑选合适求职者,例如不看他们的姓名,也不看他们的照片,而是从学历、经验及专业能力,去挑选最合适的人才。
针对UBC研究指出,即使本地出生长大、英文一样流利的华人,也可能因为拥有华人外表而被认为英语较带口音,周潘坤玲对此研究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她希望藉由研究结果,提醒加拿大社会重视人们受种族刻板印象的影响问题。
她表示,过去曾有研究指雇主会从求职者的姓名,知道他们的族裔,并进而影响到某些雇主的请人决定。
她认为,雇主应该将求职者的姓名暂时遮去,或是遮住照片,而单纯从求职者的专业能力以及学历等,决定是否给面试或聘请机会。
她又说,加拿大虽然是多元文化社会,但任何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可能都无法完全避免种族偏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