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为子女移民 加拿大华裔“老漂族”也可以很幸福

2015-10-26 09:2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603|评论: 0|来自: 明报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     昨天100多名华裔长者聚集在多伦多市维多利亚公园路夹芬治路区域的一个小学中,参加他们每周一次的康乐活动。走进这间小学,就立刻感受到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氛。长者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打麻将,也有的聚 ... ...

  

  昨天100多名华裔长者聚集在多伦多市维多利亚公园路夹芬治路区域的一个小学中,参加他们每周一次的康乐活动。走进这间小学,就立刻感受到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氛。长者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打麻将,也有的聚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欣赏她们前次活动时的留影。兴致很高。看照片的人说,「我都认不出自己啦」; 旁人说,「你在照片中年轻许多了」。

  之後,大家坐在一起。先做脑力体操,就是配合手指活动计算:1个番茄5角钱,2个番茄1块钱┅┅,一直加到6个番茄3块钱。看谁在中途没出过差错。

  做完脑力体操,又有义工老师教唱新的歌曲。由於有了微信,老人们和国内的联系也空前紧密,了解到现在国内最流行的动听的歌曲,在这里教大家。

  李振利说,开始不是这样的。许多老人因为和子女发生冲突,而且一直呆在家里,心里很闷。慢慢地,大家在一起活动,老人们情绪开朗得多了。

  宋阿姨是2008年来到多伦多的。她坦言,刚来时不能适应。特别不适应的是和子女的关系。一是作为老一代,他们比较节省,但是孩子们来到加拿大後变了,变得大手大脚,乱花钱。

  这还不算,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也变了。

  比如,刚来的时候,老人在公众场合说话声音比较响,孩子要他们小声点。这本来也没有什麽了不起,但孩子说话的态度不好,好像教训人似的,让老人心里窝得慌。

  宋阿姨说,第一次参加活动,看到这麽多和自己经历相似、语言相似的老人,「就像见到了亲人」,大家拉起家常,这才发现各自的「困难」和遭遇也都如此相似,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宋阿姨现在星期六在这间小学参加活动。星期三则在北约克另外一间老人活动中心任义工,帮助计点人数、整理场地等,感到生活丰富多了。

  她说,每星期一次的活动,对於老人们都非常重要,大家也都很看重。平时有的要接送孙辈,有的还有家务,到了这天,放下一切,快乐一番。活动中心还组织教跳舞等,并在老人节时参加演出,大家都很高兴,兴致勃勃。

  李振利表示,由於政府削减预算,使得此间的活动时间一再被减少。最早的时候活动时间是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後来减到下午2时。从今年9月起,又被减到下午1时。

  刘阿姨回忆过去活动到下午4时,大家还要带午餐来。那又是一番欢乐。大家互相品尝别人带来的食品。

  她表示,这里的老人们绝大部分是和子女住在一起。不过他们夫妇已经另外居住了。而且离这所小学也比较远,但舍不得大家,所以每星期六还搭车来参加活动。

   学者建议「老漂族」 认识新朋友培养新爱好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老漂族」的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孩子,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与国家。

  心理专家林紫谈到,在处理三代人的家庭问题谘询时,她也发现「老漂族」因为感觉为了子女的家庭付出很多,老人会对子女的某一句话非常敏感,「容易受伤」。「孤独感,来源於缺乏归属感。」

  两位学者都认为,作为「老漂族」,自己不妨尝试着主动融入社区,多关心一下周边的活动;尝试与小区里的其他老人多接触;此外,寻找寄托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重拾过去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培养打太极拳、跳舞等新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就能够找到很投缘的新朋友。

  如果两位老人因为带孩子而两地分居,一定要经常打电话关心对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